APP下载

不同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2009-11-06310013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郑志雄李海龙胡甲丰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2期
关键词:抵抗患病率成人

310013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郑志雄 李海龙 胡甲丰 姜 卫

不同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310013 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郑志雄 李海龙 胡甲丰 姜 卫

目的 采用三种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方法 在飞行人员中搜集常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根据美国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以及我国的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结果 330名飞行人员,符合美国NCEP ATPⅢ代谢综合征标准者28例,患病率为8.48%;符合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标准者38例,患病率为11.52%;符合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者40例,患病率为12.12%。2007年中国标准的患病率与美国NCEP ATPⅢ标准的患病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低,可能系飞行人员体质较好,年龄较轻,不同标准所得的患病率不同,提示我们应该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人的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患病率;代谢综合征;飞行人员

冠心病患者往往有一个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高血压、肥胖、脂质异常、糖代谢异常出现在同一个体身上,则其可能患上代谢综合征。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显著增加[1]。本研究旨在分析采用不同标准评价我国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330名健康男性飞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常规体格检查以及特殊检查。问卷调查包括一般情况,如年龄、吸烟史、家族史、体育运动情况以及心血管危险因子。心血管危险因子分为经典危险因子与其他危险因子,经典危险因子: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其他危险因子:肥胖、体力活动过少、工作紧迫感、喜高脂饮食、家族史(父亲或母亲在50岁以前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A型性格。

1.2 实施方法 常规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腹围、血压,禁食12 h后于次日早晨抽静脉血查空腹血糖(FBG)、血脂,以及肝、肾功能。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测定方法:胆固醇的测定采用Roeschlan改良酶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采用PVS沉淀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分析。

特殊检查:空腹血胰岛素水平(FIns)。血胰岛素测定方法: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批内误差<5%,批间误差<10%,测定的灵敏度范围为5~160 mIU/L。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评价采用稳态模式法 (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HOMA-IR)[2]:HOMA-IR=[FIns(mU/mL)· FBG(mmol/L)]/22.5。截取HOMA-IR上1/4,即HOME-IR>1.71定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

1.3 评价标准 根据三个不同标准评价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

1.3.1 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第3次指南(NCEP ATPⅢ)的标准 在下列5个成分中,具备3个或3个以上者即为代谢综合征:①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102 cm,女性>88 cm。②血清三酰甘油≥1.69 mmol/L。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1.04 mmol/L, 女性<1.30 mmol/L。④空腹血糖≥6.1 mmol/L。⑤血压≥17.3/11.3 kPa[3]。

1.3.2 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6.1 mmol/L(葡萄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另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分。例如:①肥胖[BMI≥25和(或)男性腹围>90 cm]。②高三酰甘油血症(TG≥1.70 mmol/L)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男性HDL-C<0.9 mmol/L。③高血压(血压≥18.7/12.0 kPa)[4]。

1.3.3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①腹部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②血TG≥1.7 mmol/L。③血HDL-C≤1.04 mmol/L。④血压≥17.3/11.3 kPa。⑤空腹血糖≥6.1 mmol/L或糖负荷后2 h血糖≥7.8 mmol/L或有糖尿病。具有以上三项或三项以上者可诊断为MS[5]。

1.4 统计方法 分别根据NCEP ATPⅢ的修订标准、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的修订标准以及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计算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三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

2 结果

330名飞行人员完成《飞行人员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研究计划》(The project of the study on the 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aircrew)设计项目,其平均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W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TC、TG、收缩压及舒张压(表1)。

表1 飞行人员一般统计资料(n=330)

采用美国NCEP ATPⅢ的修订标准、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的修订标准和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标准,本组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8.48%、11.52%和12.12%。WHO亚洲人标准之患病率、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之患病率与美国NCEP ATPⅢ的修订标准之患病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表2)。

表2 不同标准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患病率(n=330)

3 讨论

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不断被修改。1989年Kaplan[6]把肥胖(中心性肥胖)、高血糖(IGT)、高血脂(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血压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称为“死亡四重奏”,以示各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对心血管系统构成的叠加危害。这些危险因素有着共同的致病基础,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随后DeFronzo[7]提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一段时间内人们曾把代谢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等同起来。近年,Reaven[8]认为代谢综合征的基础是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还包括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某些肿瘤的发生等。1998年WHO专家委员会对代谢综合征所作的工作定义是:葡萄糖调节受损或糖尿病,和(或)胰岛素抵抗,并伴有另外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成分。例如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微量清蛋白尿。

代谢综合征涵盖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例如,肥胖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可能有代谢综合征;小而密的LDL-C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升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等。此外,人们还发现亚临床炎症状态与代谢综合征有关。

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断被修订,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家组数次对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进行了修订,世界卫生组织有针对亚洲人的诊断标准,我国也多次修订。本文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分析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各标准不同造成同一组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不同,我国标准的患病率与美国标准的患病率比较,相差较大。

为了应用WHO亚洲人代谢综合征的修订标准,本研究采用国内比较流行的稳态模式法(HOMA-IR)测定胰岛素抵抗指数,截取HOMA-IR上1/4(本研究中取HOME-IR>1.71)作为胰岛素抵抗。1979年DeFronzo等[9]建立的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是测定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敏感性)的“金标准”。在我国,福建医学院率先开展了这一技术[10]。但由于这一技术费时费力,对实验室条件有较高的要求,未能用于群体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应运而生的许多替代方法各有优缺点,各实验室间很难确定统一的正常值。再加上人群本身对胰岛素介导的处理葡萄糖能力差异很大,故各种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中常未强调IR的测定。一般认为,腰围是预测代谢综合征的有力指标,男性腰围≥90 cm,女性≥80 cm,就要警惕患上代谢综合征。根据笔者曾对飞行人员的研究,BMI与IR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BMI≥25 kg/m2者IR指数大于BMI<25 kg/m2者IR指数,简单易行的BMI测定可作为观测代谢综合征很好的指标[11]。25 kg/m2作为一个切割点,正好是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BMI的界点。

在发达国家,中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高达30%,美国成人的患病率为23.7%[8]。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20~74岁社区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17.14%[12]。有份以美国NCEP ATPⅢ标准的研究显示,中国香港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6.7%[13]。本组飞行人员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8.48%~12.12%,似乎低于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这可能是飞行人员严格的体检筛选标准、定期的体检淘汰制度以及本组飞行人员相对年龄较轻所致。有份德国的研究结果与此相似[14]。

飞行人员身体上相对均质,但是采用不同标准所得的患病率显著不同,提示在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上尚需进一步研究。不过,本研究样本量不大,未能按年龄分段比较,其结论必有局限性。对于代谢综合征,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当一位个体有多项心血管危险因子(如三个或三个以上危险因子)存在时,要积极有力地强化干预措施,包括改变生活方式,甚至药物治疗;当一位患者以代谢综合征其中一项组分就诊时,如仅以高血压或糖尿病或肥胖或仅是BMI≥25 kg/m2就诊时,医师应努力寻找是否同时存在代谢综合征其他的组分 (其他的危险因子),并加以干预。

[1]Wilson PWF,Kannel WB,Silbershatz H,et al.Clustering of metabolic factor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Arch Intem Med,1999,159(5):1104-1109.

[2]BonoraE,SaggianiF,TargherG,etal.HomeostasisModel assessmentclosely mirrors the glucose clamp technique in the assessment of insulin sensitivity[J].Diabetes Care,2000,23(1):57-63.

[3]Third Report of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NCEP)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evalu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Ⅲ)[J].JAMA,2001,285(19):2486-2497.

[4]Alberti KG,Zimmet PZ.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Part 1: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provisional 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J].Diabet Med,1998,15:539-553.

[5]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3.

[6]Kaplan NM.The deadly quartet.Upper-body obesity,glucose intolerance,hypertriglyceridemia,and hypertension[J].Arch Intern Med,1989,149(7):1514-1520.

[7]DeFronzo RA,Ferrannini E.Insulin resistance.A multifaceted syndrome responsible for NIDDM,obesity,hypertension,dyslipidemia,and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J].Diabetes Care,1991,14(3):173-194.

[8]Reaven G.The metabolic syndrome or the 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Different names,differentconcepts,and different goals[J].EndocrinolMetab Clin North Am,2004,33(2):283-303.

[9]DeFronzo RA,Tobin JD,Andres R.Glucose clamp technique: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sistance[J].Am J Physiol Endocrinol Metab,1979,237(3):E214-E223.

[10]林金秀,陈达光,黄端,等.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2):97-100.

[11]郑志雄,马国庆,李明正,等.飞行人员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度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06,17(3):207-212.

[12]陈蕾,贾伟平,陆俊茜,等.上海市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调查[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3,31(12):909-912.

[13]ThomasGN,HoSY,JanusED,etal.TheUS National CholesterolEducation ProgrammeAdultTreatmentPanelⅢ(NCEP ATPⅢ)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2005,67(3):251-257.

[14]Kalff KF,Maya-PelzerP,AndexerA,etal.Prevalence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military and civilian flying personnel[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9,70(12):1223-122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prevalence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 flying personnel by using three different criteria.Methods The comm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collected among flying personnel,and their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NCEP ATPⅢcriterion,WHO Asian criterion,and Chinese criterion-2007.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criteria mentioned above,among 330 cases,28,38 and 40 cases were diagnosed as metabolic syndrome respectively,and the prevalence of 8.48%,11.52%and 12.12%,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according to Chinese criterion-200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ccording to NCEP ATPⅢcriterion.Conclusion The prevalence of metabolic syndrome in flight personnel is low,maybe owing to their better constitution or younger age.Different criteria different prevalence,which suggest that a criterion suitable to Chinese should be further explored.

Prevalence;Metabolic syndrome;Flight personnel

2009-06-27)

1005-619X(2009)12-1062-03

猜你喜欢

抵抗患病率成人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成人不自在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Un rite de passage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