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路径选择

2009-11-05蒋寒迪

中国经贸 2009年16期
关键词:科学决策领导者

蒋寒迪

摘要:错误决策造成的损失是难以弥补的,本文从领导者如何做好科学决策的视角进行了探讨,认为领导者科学决策的路径在于:领导者要具有科学决策的意识;领导者科学决策要具有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知识和胆识;领导者要加强决策的“外脑”与“电脑”建设。领导者要遵循程序化决策。

关键词:领导者;科学决策;路径

管理学上有一句名言:一个错误的决策100个行动都无法挽救。可见决策的重要性。目前,我们一些错误决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投资决策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及经济损失大约在4000-5000亿元,如果按照全社会投资决策成功率70%计,则每年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损失为1200亿元。20年来,损失应该在24000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曾说:我们国家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战略决策的失误。科学决策是使决策失误减少到最低的有效途径。科学决策是相对于不科学决策而言的,按照科学的决策规律,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进行的正确决策。领导决策是在那些具有战略、全局和方向性的问题上,领导事先就要总是能够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大方向。领导者要做好科学决策的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一、领导者要具有科学决策的意识

这是决策科学的首要前提,如果一个领导者都没有进行科学决策的意识,那决策方法、程序等等问题都无从谈起。“三拍领导”的出现就是缺乏科学决策的意识。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意识来源于“道德”层面的对将要做出的决策的负责态度,即责任感。如果领导者本身对决策敷衍应付,随意马虎,决策的科学性肯定不会高。比如近年来,不少地方的决策者由于缺乏科学决策意识,不顾客观规律和工作实际,照搬照抄,致使全国各地出现了各个大学城,甚至还有天价的大学校门,很多大学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领导者必须具有责任伦理的观才能做好科学决策。

二、领导者科学决策要具有全局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方式,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为了客观地把握外界事物,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以一定的背景文化知识、认知结构、风尚习惯和方法等多种因素结合而成的有机统一体。它内化于人脑中,成为发动认识与构思的内在机制。科学决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考虑决策执行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要求领导者首先具备全局思维的能力。树立科学决策的全局意识,关键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变“单一型”、“项目型”思维为“全局型”思维,将仅仅关注某一个项目本身的规划与设计,缺乏长远、综合的考虑的思维消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决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变化迅速。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具备战略思维的能力,战略思维是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谋划的思维过程。战略思维具有长远性、前瞻性、整体性、重点性、关键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

领导者科学决策还取决于领导者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有创造性,敢于打破旧的思维模式。现代社会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有这样一句话“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这句话就表明了人的思维创新的重要。爱因斯坦在1936年10月15日,在美国高等教育纪念高等教育3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指出,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领导者只有具备创造性思维才能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

从1986年以来,中共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等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提到要推动科学决策,这就领导者在进行科学决策时,也必须具有全局、战略和创新的能力,为实现长远目标,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知识和胆识

科学决策与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领导者的个人素质会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在领导的决策过程中,领导者面对着各种备选方案,他必须依靠自身的经验、思维等特质对它们进行筛选和运用。这些经验、思维等特质的不同在领导者的脑中产生并发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在决策中会产生特定的心理效应。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必然对决策产生影响和作用。

决策理论的创始人西蒙和马奇在《组织》一书中提出“决策人”模式,指出“决策人”应把学习、记忆、习惯等心理学因素作为其决策行动的基础。而他们所强调的这些基础正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承受能力等多项指标综合的表现形式。它是领导实行决策的基础,他对领导决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对领导者个体素质的分析,可以将领导者素质简单分为知识和胆识。知识主要是智力因素,智力一般包括个体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胆识从个体的意志和个性特质体现出来,意志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行为去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领导决策所必备的,它是直接决定决策成败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自觉性、耐压性、决断魄力、自制力等。个性指的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基本倾向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它主要包括气质、性格等。个性是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势必影响人的行为。从上面的分析看要提高领导者的知识和胆识,需要从智力、意志和个性方面人手,一个决策者必须具备的特征,应该包括理性的思维能力;健康的情绪和高尚的情操。敏锐的预测能力和机智的判断能力;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主动承担责任,敢于担当风险;全局观念等等,培养出这些特征的领导者才是最利于决策的领导者。

四、领导者要加强决策的“外脑”与“电脑”建设

科学决策的“策”需要集思广益,打开空间,解放思想。因此,需要加强“外脑”与“电脑”的建设。“外脑”就是借助领导者以外的专家学者民众的意见,解决问题的办法。“电脑”就是借助于计算机来分析问题。

科学决策要求领导者更多地了解专家的意见。当今社会,领导者面临的事务错综复杂,专家以其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具有独特的社会功能,在科学决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主要决策咨询研究机构多是政府下属机构,其独立性差,它们的计划、人事和财务都受到了过多的制约。有时因为不得不服从某些部门的局部利益,使研究人员很难真正发表自己的意见,导致决策咨询思想库难以发挥实际作用,这种状况也制约了我国决策咨询的科学性。因此,领导者在加强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基层咨询机制的建设,让专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借助于计算机分析软件来帮助分析决策问题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因此,把系统科学、运筹学、博弈论、预测科学、仿真技术、信息管理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方法和先进手段引入科学决策研究领域,通过计算机周密严谨的分析,从而在做出科学决策之前得到理论上结论。现代社会很多大型项目的决策很复杂,往往需要经过反复论证,借助于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

五、领导者要遵循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是保证决策科学的条件。任何决策过程,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或正当程序,通过程序化可以使决策者遵循一定的规范行事。

决策程序是决策规律在决策规范化上的反映,是正确决策的保证。决策科学化只有通过一定的环节,才能从组织上保证其准确无误。一般来说,错误的决策往往是少数人拍拍脑袋,不经过决策的必要程序,轻率拍板定夺。所以严格遵循决策程序,不仅仅是一个方法步骤问题,也是一个是否遵循决策规律的重大原则问题。实践证明,许多重大决策的失误,大都与领导没有按程序决策有关。

我国在决策的民主化和程序化方面尽管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主要领导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导致许多的决策失误。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部分领导干部不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和决策能力、决策水平有关,也与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缺乏有关。因此,制定科学的决策制度至关重要,制度建设是最有力的保证,从长远看,只有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才能克服领导干部判断预见能力的缺陷,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失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科学决策领导者
微软CEO纳德拉MWC演讲:伟大领导者的三大特质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教育研究推动政府决策的问题及路径
关于对部门统计规范管理工作的思考
开发利用安全信息系统 规范煤矿安全管理
决策:领导工作的起点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有效管理
你是否胜任领导工作?
你是哪一流的领导者
卓越领导不为人知的三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