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重把握“四个点”
2009-11-04杨力
杨 力
在实际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往往难以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框。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真正熟悉到学生是有思维力和创造力的教学主体,而学生长期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轻易产生依靠心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主动获取知识,学习中缺乏主动性,缺乏自信心,缺乏质疑性,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是一句空话。新的课程理论认为”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突显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是改变过去“填鸭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目的。按照新课程安排,深入思考研究,积极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高中生物学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开发学生潜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新课程理论强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知识内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教育的素材。生物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衡量生物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营造和谐教学氛围作为支撑点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需要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支撑。和谐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学生就越主动。生物教师除担任班主任外,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往往局限在的课堂四十五分钟里,要抛弃旧有的师生观念、教育观念,以平等的身份去和学生做心灵上的朋友。逐渐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形成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用真心、下真劲,改变以往课堂教学古板、沉闷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真正使高中生物课堂“活”起来;再次,引导、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学习,以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生物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置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学习,然后在的台作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启发。这样,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着力点
从哲学上讲,学习是一种认识活动,需要学习者有想学习、爱学习的学习动力,而兴趣则是增加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对学生来讲,对某一学科有无兴趣或有多大兴趣,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上着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讲授的内窖。运用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随时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物学教学内容是自然界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知识,这些都是具体的,离人们的生产生活很近运用直观手段可让学生直接感知的,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结台禽流感、甲型流感病毒等有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观察获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此外,生物学科内容范围广、领域宽。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贯彻量力陛原则。教学内容过于浅显,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失去的进一步的求知欲:相反,教学内容过度超纲,太难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安排上要遵循“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教学内容难易适度、内容适量,使学生通过积极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有利于增强学习生物学、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四、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探索改进教学模式作为突破点
在生物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着眼于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最大限度调动每一个学生地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当好学生自我发展的引路人。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自主学习的情景,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让他们充分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科学发现的喜悦。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受益者。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中学习生物,并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把学习过程变成实践、探究、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既用眼看又用脑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操作演示、自我探索、互相学习的训练中,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运用生物学的实践能力增强了,良好的学习品质、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在这种训练与学习中逐步形成。二要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在学习某一个内容时,教师可就该课题的重点、难点内容,提出与观察内容有关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有丝分裂的内容之前,提出两个问题:人体是由受精卵一个细胞经多次细胞分裂等过程发育而来,那么组成人体的一个体细胞与受精卵这一个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变化々细胞怎样分裂才能保持染色体数目不变?经过与学生讨论,最终归纳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规律;三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实验去发现知识。通过基本操作训练,分析和设计实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实验课不能再是让学生照本宣科地来被动的完成实验,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预习,写出实验报告,分析每一步可能出现的结果及原因。而且要向学生说明真正的科学实验,有些是难以预测结果的,甚至有时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和结论,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主动地学,积极地学,创造地学,才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