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行》教学设计

2009-11-04马良生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山行寒山枫林

马良生

《山行》(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自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从题目中的“行”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叙事中写景的,因此可以把“行”看做是一条行为主线,围绕“行”我们可以思考、探究这些问题: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心情怎样?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第三句中的“爱”看出诗人的“喜秋”之情,这是一条情感主线,可以看作是“诗眼”。围绕“爱”着力引导学生体会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的美景和杜牧的“喜秋”之情。

1,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字词和诗句意思。感受寒山、石径、自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色图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喜秋”之情。

3,读写互动,展开想象,分组分句描写秋天美景,丰满文本。

构建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发展板块的三段式古诗课堂教学新模式。

一、基础板块——以“行”为主线,朗读背诵,理解词句

1,直入、读背:课前要求同学们预习了古诗《山行》,诗很短,只有4句28个字,能读通吗?能背了吗?(生读,正音“斜”;生背,激励。)

2,解题、质疑:

我们先来看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在山中行走)

“行”就是行走的意思,围绕“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谁“行”?什么时间“行”?怎样“行”?“行”中见什么?)

3,自读、理解: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诗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4,对话、理解:

(1)谁“行”?(杜牧。我们不仅要关注诗句,还要关注诗人。简介杜牧:唐朝诗最出名,唐朝有两个姓“杜”的诗人很出名,大杜是牡甫,小杜就是杜牧,诗写得可好了。)

(2)什么时候“行”?怎样“行”?(“霜叶”,深秋季节的一天;“晚”傍晚时分;“停车”,是坐车而行。可见,杜牧是在深秋的一天。从白天到傍晚一直坐车在山中行走,行走时间长了,应该挺累的。)

(3)“行”中见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枫林)

寒山:怎样的山才称为“寒山”呢?(深秋季节,天气冷了,满山的草儿枯黄了,枯叶落了,阵阵冷风吹过,让人感觉到寒意,所以称为“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是怎样的石头小路呢?(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向山的远处延伸。)

白云:白云究竟是什么?(山高。有烟雾,像白云。)白云在哪儿?白云处看到了什么?(在白云飘浮的远处,看到了有人住的房子。)

坐:因为。杜牧停车是因为什么呢?(喜爱傍晚时分的枫树林子。)

5,说说句意: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吗?(只要学生能理解,说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实。)

设计理念:古诗教学不应是零起点,古诗简短,学生有了预习的基础,教学导入完全可以直接朗读、背诵。然后围绕“行”字,引导学生质疑,自学尝试理解后。重点以问题导引方式引发学生交流、对话,教师适当追问、指点,理解字词、诗句的意思。

二、核心板块——以“爱”为诗眼,感受秋色,体会诗情

1,过渡:秋天,树叶凋零,绿草枯黄,寒风习习,让人心里不舒服,还会有点伤感,这就叫“悲秋”。而杜牧见到的深秋景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你能从诗句中找到表达心情的词吗?

2,诗眼:“爱”字就表达了诗人喜爱秋天景色、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可见,杜牧是“喜秋”的。而不“悲秋”。

3,感受:从诗句中你能读出杜牧爱秋天的什么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自主对话,灵动生成,体会秋色美好,感受“喜秋”之情。)

爱枫林:在夕阳的映照下。枫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枫树火红火红,像燃烧的火焰跳动着;枫林连成一片,满眼红彤彤的。红得壮观。

爱寒山:漫山草木虽然都枯黄了,但在杜牧眼里是一片金黄,象是铺了一地金子。

爱石径:石头小路蜿蜒曲折,一直向远方延伸,给诗人指引方向,给诗人带来希望。

爱白云:极目远眺,远处白云升腾飘浮,住房若隐若现,诗人恍若身处仙境,诗人会如闻鸡鸣,如见炊烟。

4,朗读: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秋色美景图,我们看到了杜牧“喜秋”之情。让我们读出秋色的美丽、诗人的喜秋。

设计理念:体会诗意、感悟诗情是古诗教学的灵魂所在,是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抓情感诗眼“爱”,体会到了秋天景色的美丽,感受到诗人“喜秋”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神韵,使古诗教学充满魅力。

三、发展板块——以“写”为目标,训练写话,丰满文本

1,过渡:杜牧笔下的秋色是美丽的,我们也用自己的笔来描绘出这迷人的景色。

2,提示:你现在就是杜牧了,第一句写看到的山是怎样的?山路是怎样的?第二句写白云是怎样的?人家会使你联想到什么?第三、四句是重点,写傍晚时分的枫林怎样红。老师给个句式: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一片片枫叶——,一棵棵枫树——,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树林子——。

3,写话:第一组同学写第一句的寒山、石径,第二组的同学写第二句的白云、人家,笫三组的同学写第三四句的枫林,第四组同学任意写一个景色。要写出景色的美丽,写出你的喜爱之情。

4,交流(以下是学生交流写话情况的预设)

生:我坐在马车上,看到连绵起伏的高山上草儿一片金黄,象铺上了一层金子。阵风吹来,一片片树叶飘落下来,象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一直伸向远方,带着我一路向前。

生:我极目远望,远处白云飘动,隐隐约约看到几座房子,我仿佛听到了小狗的叫声,看到小孩游戏的身影,这真是人间仙境啊!

生:车行了好久,已经到了傍晚时分,我连声喊:“停,停,快停车!”只见在夕阳的映照下,那一片片枫叶被秋霜染红了,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艳;那一棵棵枫树火红火红的,整个儿象是燃烧起来;那一大片一大片的枫林连成一体,红得那样壮观,红得那样可爱,红得那样热烈。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美丽的枫林,爱上了秋天的美景。

5小结:把这三段话联起就是一篇好作文,这就叫改写古诗。课后作业就是改写古诗《山行》。

设计理念:在理解诗句、感受诗境的基础上,坚持“读写互动”的理念,把“写”挤进课堂,让学生分组、分句改写诗句,交流后再作为作业采完成。这样的写话实在、可操作,既训练了写话,又丰满了文本。

猜你喜欢

山行寒山枫林
红枫林
红枫林
山行
停车观秋
山行
寒山即景
寒山
Poet’s Peak
冬柳
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