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步教学法
2009-11-04刘农责崔亚丽
刘农责 崔亚丽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专业课程,教师的工作也不能不说十分努力,但是我们仍然经常遭受学生的冷遇。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教育方法太守旧,没有新意。因此,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由奎苏姆宾建议的“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个教与学循环步骤是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采纳“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步教学法,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
关键词:“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步教学法职业道德教育
0 引言
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于祖光研究员研究,当前我国劳动市场的评价标准在经历了资历取向、能力取向之后,正在向素质取向发展。而素质取向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劳动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意义深远。
1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都融人了职业道德教育,有些学校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严格的纪律观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应该看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而教学思路与方法、教学手段的滞后是其中的主要方面。
1.1 教学思路和方法滞后 一些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只看做是思想品德教师和学生管理者的责任,没有确立全员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只看做专门的课堂活动,没有全天候的教育意识。教育工作者只满足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论传授,不重视以自己模范的职业行为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没有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教育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不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思想状态,教育方法没有针对性。
1.2 教学手段缺乏现代性 在教学手段上,高职院校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职业道德教育很少凭借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单靠教师单一的灌输,课程教学显得单调乏味。由于教学手段太过单一,理论知识难免成为空洞说教,以至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本来活生生的课程,却成为学生单纯识记的新负担。
2 “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步教学法是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学制短、职业技能教育要求高、实践教学所占课时比重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只能采用课内必修课、第二课堂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因此,在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上,引入由奎苏姆宾建议的“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个教与学循环步骤①不失为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 认知层面——知晓 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存在于真空之中,它需要有知识作为基础。这一层面主要寻找和考察的都是一些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一般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道德规范也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这些道德规范是如何影响我们自身和其他人的?是如何影响我们工作中行为、生活方式的?知晓的内容还只停留在事实和概念上。为此,我们需要进入下一步骤。
2.2 概念层面——理解 只有知识但不理解知识,所带来的是傲慢,而有了知识并且理解知识,所带来的就是深刻见解。教师很容易对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讲解,并由学生记忆下来。但是,学习者如果要理解并且具备深刻见解,他们还需要智慧。如何进一步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科学内涵?需要我们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2.2.1 加强就业形势教育,提高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激发大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高校可以通过请用人单位到学校给学生开讲座的形式和毕业班学生进行直接交流方式,让非毕业班学生参观本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洽谈会等活动,还可以把企业的任职教育前移到学校教育中来等形式,让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通过“冲击”与“碰壁”,让大学生了解和认识社会,理解职业道德规范的科学内涵,从而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2.2 充分利用德育课堂,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目前职业院校只有少数专业有专门的职业道德课,其他专业只是选修课或“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有涉及职业道德的有关内容。职业院校可进行开放式课堂教学,聘请企业界知名人士担任兼职教授。二是在职业道德理论教学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情景教学进行职业环境模拟,让大学生模拟各种职业角色。
2.2.3 情感层面——评价 知晓和理解并不能保证职业道德规范就被内化和整合。因此,我们必须确保职业道德规范渗透到一个人的体验和反省中,最后能够在一个人的情感层面得到肯定。
职业道德低效的主要表现是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现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知性论”为主导。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把学生当成职业道德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无论教育形式还是内容都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其实,道德是具有情感性的,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道德难以真正内化为人的品德的。因此,有学者认为:“人的道德学习与科学学习是不同类型的学习,道德学习有其特殊的机制”。这种“特殊的学习机制”那就是“体验的学习方式”。即“在德育中,我们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创设可感受的对象,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创设理想的或冲突的情境。通过情感的中介作用,使受教育者在意识和无意识层面尽可能地活跃起来。运用想象、幻想、无意识记忆、直觉、灵感等方法来把握价值体系。”②体验与反省不仅让个体理解职业道德规范,而且还可以体验道德规范、力行道德规范,最终将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到人的行为之中,切实提高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2.4 行动层面——行动 经过评价的职业道德规范最终将导致行动。学习者所面临的挑战,是要将从概念所得到的职业道德规范,经过情感层面以后,落实到人的行为。那么,如何落实到人的行为当中来呢?
一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勤工俭学等环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工厂实习、教育实习、勤工俭学、到居委会挂职锻炼等途径对高职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工厂实习、教育实习是高职生走上社会的预演,勤工俭学、社会实践也是高职生接触社会的有效办法。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过硬的团队精神。二是在具体活动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开展“爱心捐助”等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服务群众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社会意识。三是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参加诸如大学生科技论文比赛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四是加强大学生学习道德教育。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学习生活、学习做人的重要时期,通过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道德,可以教育学生自觉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善于责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虽然以上步骤是按逻辑顺序进行的,但在实际中,并不一定按部就班地进行。各学校、各任课教师特点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会不同。关于“认知、理解、情感、行动”四步教学法的灵活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注释:
①梁敬升等.学会做事——赢在起点.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3.6-8.
②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6—297.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发【2001】15号)【Z】2001-09-20.
[2]梁敬升等.学会做事——赢在起点.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3.
[3]朱小曼.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何文明.体验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