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环境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措施
2009-11-04刘学红张丽
刘学红 张 丽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刘学红1 张丽2 发布时间:2009-08-07 阅读:12次
摘要: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也走向成熟。2006年新会计准则对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带来很多方面的影响,会计信息系统必须进行全方位改革。为此我们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加强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培训,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运用和管理,使会计信息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电算化协调发展
0 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首次构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利用电子计算机实现会计电算化,是深人贯彻新《企业会计准则》的新举措。实现会计电算化,改变会计数据处理方法,改革会计数据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重新定义会计报表内容,建立实时的财务报告制度,更力13重视会计信息分析,降低经济信息处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会计准则工作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1 注重对会计电算化有影响的会计新准则的相关规定
1.1 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的变化有:会计要素、会计计量、信息质量等。其中会计要素重新定义了资产和负债的概念。增加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提出了利得和损失概念:利得和损失是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或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或流出。收入和费用是指权益日常活动所形成或发生的。利润=收人一费用十利得一损失。
1.2 在列报层次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项目作出了较大的改变,增加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取消了利润分配表。为适应新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新准则在资产负债表中新增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等资产类项目。同时在负债项目中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未确认融资费用等负债类项目。这些变化要求对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列报的信息系统做出调整,以确保财务报表能正确反映财务信息。
1.3 新会计准则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规定只能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长期资产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无形资产划分为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计提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只能在每期期末进行减值测试,其核算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别。
1.4 《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所得税以资产负债表法予以核算,引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概念,增加未确认融资费用。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所得税》,采用暂时陡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处理程序面临的将是“重新洗牌”。
1.5 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很少使用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现行会计准则大量使用公允价值、现值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对特殊交易事项能使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并加以正确处理,它是会计电算化与新会计准则同步协调发展的技术难关。
1.6 会计电算化的程序管理人员一般为单位财务负责人,必须深刻领会新会计准则,熟知本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特殊交易的账务处理。他们指导业务人员对电子数据的输入输出,并进行定期复合,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2 新企业会计准则条件下完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
2.1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更强调相关性,会计电算化应当向会计网络化、会计信息化方向发展。现行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过分强化会计核算功能,弱化了会计在财务管理和控制、决策方面的功能,很多会计软件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模拟手工核算,操作人员把历史数据输入到计算机,形成了以账务处理为核心,完成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的循环工作。这仅是在财务部门由财务人员操作了计算机而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虽然很多会计软件强调是管理型或决策型会计软件,但是真正能用于实际操作中的还是体现在核算型上。因此,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停留在低水平上,仅仅是以计算机技术取代了人的大部分劳动,没有提供手工会计所表现的会计信息之外的任何信息。
而会计信息化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建立信息技术与现代会计高度融合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网络化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会计信息化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做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强调与企业整体信息系统的融合,使会计信息成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应当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为契机,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网络化、会计信息化,整合各个相关信息,建立完善的市场信息数据库,满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求,为正确决策提供服务。
2.2 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很多新的会计概念,会计电算化应当重新划分功能模块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目前我们常用的会计软件仍然按照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划分功能模块,这种分类方法相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来说已经无法满足新的需求。2006年我国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很多新的概念,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等等。以金融工具为例,我国制定了第22号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它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在金融资产中除了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外,还包括贷款、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在金融负债中包括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债券等。如果我们还按照传统会计模式划分功能模式,则会出现会计计量方面的问题。这是因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与其分类密切相关。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在后续计量时则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密切相关,要考虑不同的类别,选择不同的成本计量模式。再如,新会计准则把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要求单独核算和反映投资性房地产,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分离出来。这就要求对固定资产模块进行分解,因为投资性房地产可以为企业带来赢利,在后续计量上还可以采用公允价值,不计折旧或摊销,这与原来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很大差异。
鉴于以上分析,在开发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我们应当摒弃原有的思维模式,重新构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结构,按照新的会计准则要求重新划分功能模块。
3 新准则中提出了很多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软件的设计应当注重此方面的开发
新会计准则制定了很多与传统会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资产减值、职工薪酬、企业年金基金、政府补助、套期保值等等。这些会计事项在确认和计量上都有别于传统会计,产生了很多新的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会计准则第9号规定了职工薪酬准则,第10号规范了企业年金制度,这些准则与原有的工资管理在核算方法和账户设置上区别很大,出现了很多新的制度,相关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处理、企业年金的托管和投资收益的产生。传统会计在工资方面的核算比较简单,工资管理系统也就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最早、使用范围最广的领域,如何在这一方面符合新的会计准则要求成为软件开发新的课题。
会计软件在设计过程中应当重视新的会计核算方法的研发工作,强化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功能,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库、方法库和模型库,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解决新的会计问题。例如,利用市场价格数据库和成本分析方法建立公允价值计量模型,充分利用数据和模型,解决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问题。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推广与使用,要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制定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目标,促使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