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属性

2009-11-03谈曙君

上海工艺美术 2009年3期
关键词:宜兴茶壶紫砂壶

谈曙君

宜兴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清”。由于明代喝茶方式的改变,由“煎煮法”改为“泡饮法”,在传统的紫砂罐上加盖以焖茶,加把手以便于提携,嘴的延伸使出水更流畅。宜兴紫砂有透气不跑味之特性,使宜兴紫砂壶应运而生。我认为除了宜兴紫砂壶的上佳泡茶功能,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属性,更是宜兴紫砂壶登堂入室,六百年长盛不衰的真正原因。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宜兴紫砂壶是有文化的紫砂艺人和喜欢紫砂壶的文化人共同协作的结晶;第二、宜兴紫砂壶沏的是茶,流淌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民族文化;第三、宜兴紫砂壶的特殊功能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经久不衰、独树一帜的艺术瑰宝。

宜兴紫砂壶是中华民族百花园中绝无仅有的艺术奇葩,它是紫砂艺人和喜欢紫砂壶的文化人共同协作的结晶。宜兴紫砂壶独特的全手工拍打成型技术,是联合国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宜兴紫砂壶所表现的泡茶过程,是茶文化的重要表达方式,而宜兴紫砂壶的制作者、参与者、使用者、欣赏收藏者更是一代叉一代的文化人。我们还是从宜兴紫砂壶的“始作俑者”谈起,供春又名龚春,明万历年间,宜兴县令昊颐山的书童。据传供春壶是在宜兴西南六十余里的湖父镇金砂寺所做,金砂寺的老和尚精选了一批宜兴的紫砂土,用来塑菩萨(因为紫砂土可塑性强,所塑菩萨惟妙惟肖,光可鉴人)。而金砂寺老和尚和宜兴县官吴颐山是茶友,每年夏天吴县令到金砂寺避暑,小供春跟随提供现场服务,当老和尚和昊县令喝茶下棋、悠哉游哉之时,小供春乘机溜号,用老和尚塑菩萨时洗手的紫砂“抟土”(即洗手沉积泥),按照树瘤子的形状做成了一把茶壶,即现在的国宝“供春树瘿壶”,这是大慨的情况。传说有很多版本,但我认为基本情况属实,这件作品可以说是有文化的紫砂艺人和喜欢紫砂的文化人结合的产物。吴县令做到县官必须经历科举考试,八股文应该是精通的;金砂寺的老和尚是主持方丈,会念经文并不是要主持庙政,应该文化不浅;小供春是书童,长期接触书本,也算是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所以宜兴紫砂壶破蚕出壳就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和载体。

明代紫砂壶最出名的四大家,所做茶壶是世所公认的,上至司礼太监吴经等高官,下至唐伯虎、祝枝山这些文化人,都喜欢紫砂壶。明代的紫砂壶简洁、浑厚、朴素、大气;用点、线、面来表现,特别注重实用功能,体现明快的观赏效果,达到一种平和的“禅”的意境,素面素心应该是明代紫砂器的文化核心。一九九一年拍摄《宜兴紫砂珍赏》时杜鹃照相馆唐国新持顾景舟亲笔信,到无锡县文管处,拍摄从明代司礼太监华师尹墓出土的一把宜兴紫砂“三足柿园壶”,让大家拜识了这件“神品”,它所表达的正是明代工艺美术的精华,难怪乎后来中国邮电部出版《紫砂陶特种邮票》选用了这件作品。

满人入关后,除了让汉人剪辫子,也带来了灿烂的关外文化,具体表现在宣兴紫砂壶上,便是“花货”时来运转,清代制壶大家陈鸣远、陈子畦等,塑蛙塑瓜,松竹梅兰,金镶银钳,漆描线妆,使统治阶级的少数民族风俗文化都表现在小小的紫砂壶上。 “清器”不但将宜兴紫砂壶的泡茶功能发挥到极致,而且让它更具观赏性,更具满汉合一的文化艺术交融性。

谈到宜兴紫砂壶的第二个文化属性,必须大书特书的是,清中县令陈曼生,他是“西冷八家”之首,此公不但是个文化人,更是个好茶人,他要用紫砂壶泡好茶,更要用紫砂壶来发挥和寄托他的才思,他和同道好友瞿子治等亲自挥毫操刀在紫砂壶上黔书刻画,让书画艺术附上陶坯壶体,于是乎“曼生十八式”凌空出世,在紫砂界自成一体,让人叹为观止。所谓“曼生壶”是陈曼生和当时的制壶名家杨氏兄妹等的合作产品,本身用料精纯、工艺精美、功能极佳;再加上这些文化人的高雅书画,用词之精妙、绘图之简洁都是一气呵成。曼生壶的书画囿于壶体形态,字不在多,画不在繁,都是恰到好处,其夸张浪漫、趣味盎然、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曼生壶的载句,长短有序、格调高雅、情深意远,字字珠玑。每一件曼生壶作品都缀以若干书文诗画,如“延年壶”则铭以“注以丹泉,饮之延年”;“却月壶”则铭以“月满则盈,置之座右,以我为规”;“饮虹壶”则铭以“光熊熊,气若虹,朝间阊,乘清风”;“天鸡壶,宝露饮”;“玉笠壶”则铭以“笠荫下,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等等,这些留存于壶体的佳句,有的切形、有的寓意、有的抒情、有的描景,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法和中国书法融为一体,其作品之精、之妙、之神,让宜兴紫砂壶和书画艺术结合的艺术成就达到了清新独特、天马行空的境界。

在收藏界,对宜兴紫砂壶的品质认定主要有几点:一是泥料必须是原矿,因为在宜兴紫砂是独特的矿脉,内含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它的包裹物是有机体,用之成型,可塑性强,成壶后成颗粒对冲,双排气孔,泡茶透气不走味;长期使用,泥胶流失,茶汁填充,光鲜亮丽,真可谓“人间珠玉安足取,不如阳羡源头一丸土”。茶壶必须在具备完美的使用功能前提下,深化欣赏功能,做茶壶的、刻茶壶的、玩茶壶的、都必须具备一定完美的文化组合,明中的供春系是如此,清初的陈鸣远是如此,清中的曼生壶是如此,当代的壶艺大家,如:邵大亨、王南林、顾景舟都是如此。壶艺文化和书画艺术,在壶身上融为一体,互为因果。当代紫砂工艺大师,也都开始舞文弄墨,著书立传,做壶人呢成了文化人。而且,一些文坛和艺坛大将也涉足壶艺,做起了茶壶。唐云、刘海粟、韩美林、张守智等也抟泥成壶,文化人成了做壶人,他们互为因果,使宜兴紫砂壶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市场。一九九五年夏天,顾景舟大师做了一把壶,是和当代画坛巨匠刘海粟的合作之品,老先生指着刘海粟所提“夙慧”二字说,“夙慧者,前世的聪明也”(这把壶一年后在香港拍出了180万港币的高价)。的确,宜兴紫砂壶蕴藏的文化内涵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制壶人和文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才成了世人爱不释手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宜兴茶壶紫砂壶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乐在紫砂壶
第二届宜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陶瓷艺术展开幕
带孔的茶壶
泡壶
独一无二的茶壶
卷纸小茶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