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色姜伟:“潜伏”是为了更好地爆发

2009-11-02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09年7期
关键词:潜伏文登同学

微 云

《潜伏》这部连续剧极为不俗。首先,作为谍战片,它的故事情节挑战了观众的智力,而不是耐力。这是个飞跃。剧情悬念迭起,人物感情戏入木三分。描写细致精彩,即使有说教,也是用非常自然的方式叙述,入情入理。其次,演员演技精湛,人物刻画非常细腻到位。观众信可度高,台词很出彩。

各地卫视争相播出,有的地方台甚至几次重播。《潜伏》火了——无论是渐渐走高飘红的收视率,还是网友的赞誉和观众的口碑,都让这部剧成为2009年第一季度电视荧屏上不可忽视的收视主力军。面对这种一边倒的大好局面,该剧的导演兼编剧姜伟却关掉了手机,“导演编剧混成脸熟很怪异,又不是明星” 。其实,姜伟本人很像“潜伏”状态下的余则成,谨慎、寡言,一副黑框眼镜下面无表情,心思细密。

姜伟其实并非新人。虽然这个人执导过的《青鸟的天空》、《浮华背后》以及担任编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让爱做主》都算得上“著名”,但他的名字均被主演或者更大牌的合作导演“掩盖”,就这样在娱乐圈长期“潜伏”下来,直到其一手导演、编剧的《潜伏》井喷式爆发。

姜伟目前系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鲜为人知的是,他历经三次高考才考入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图书管理员的位置上度过了七年的庸碌日子。31岁他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45岁才有了女儿乖乖。作为时下当红的新锐导演之一,姜伟的艺术之路走得分外坎坷。

三次高考,7年图书管理员,大导演的人生之路分外坎坷

姜伟,1962年生,祖籍山东文登市侯家镇,从小在济南长大。打小学读书起,姜伟就喜欢读课外书,功课倒不太上心。所以直到升入高中,他的成绩也仅处在中游水平。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分离录取分数线差了一大截。落榜后,姜伟本打算找份工作,可家里又没有关系,就业的事儿一直没着落。无奈,姜伟只得重新插班复读,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

两次遭受落榜的打击,姜伟没有灰心。这时,父亲给儿子出了个主意:老家山东文登虽然经济落后,教育却领先于其他地方,尤其是文登一中学风良好,每年的高考上线率均很高。很多外地学生都选择了在这里借读,高考前再回到学生档案原籍参加考试。

姜伟觉得父亲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从父亲的安排,在文登一中当了一名复读生。他被分到了高三文科5班,班里也有几名跟他类似情况的借读生。平日里,同学们都为了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而拼命学习,彼此之间交流甚少。在同学们眼中,那时的姜伟性格内向,言语不多,学习颇为用功。

有一次,高三5班集体打扫卫生。有一条脏水沟需要清理,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逃避。只有姜伟和一位来自北京的复读生一声不响地打扫起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苦干,两个人终于让那条散发着臭味的脏水沟变得干净起来。事后,班主任对姜伟和那位来自北京的同学大加赞扬,说这两位同学虽然来自大城市,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脏,很了不起,做得比那些出身农村的孩子还要好。从这件事上来说,姜伟当年的那些同学对他有今天的成就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姜伟的身上有着朴素、实干的闪光点,而这种骨子里的韧劲,又让他干起事业来无往而不胜。

终于,经过一年的卧薪尝胆,姜伟考上了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学校里,姜伟逐渐显露出他多才多艺的一面。他喜欢读史书,文笔很好,经常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姜伟的围棋下得也很不错,在学校甚至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

姜伟还热爱体育运动,酷爱足球。在学校足球队,他踢的是右前卫。因为他爆发力强、速度快,对方后卫防他总是很吃力。姜伟不但球踢得好,球评写得也不错,还客串过体育评论员。

像姜伟这样出色、优秀的人,没有人怀疑他将来如锦的前程。可人算不如天算,在那个大学生包分配的年代,姜伟毕业后阴差阳错地分到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这与他的理想相差甚远。

姜伟是个性情中人,对任何事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也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在图书馆工作的7年间,他几乎做过图书管理员的所有工作,但他很不喜欢这份工作,想调走又没有路子,只能在这里凑合着过日子。那时,同事眼中的姜伟生活随性、慵懒,做事情总提不起劲儿。因为他对工作的消极应对,没少挨领导的批评。

姜伟倒也没闲着。他平时爱读史书,还经常写些散文、诗歌、小小说等,然后寄给报刊发表。姜伟喜欢电影,文字版《大众电影》里的文章,他能大段大段地背出来。因为在图书馆上班比较轻松,在这期间,他把自己喜爱看的电影(文字版)几乎看了一遍。什么好莱坞、德国经典影片及前苏联和朝鲜电视剧等等,他都看得津津有味。其中,他最喜爱看的是外国的老故事片,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等。

这些老影片为姜伟以后做编剧、导演打下了深厚的文字基础。就拿《潜伏》来说吧,余则成窃听共产党机密的部分,源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窃听风暴》;而情报工作者用收音机来传递密码,这个创意来自前苏联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姜伟颇有感触地说,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绩,还真得感谢当图书馆管理员的那些日子。

为改善生活而拍戏,精雕细琢“磨”出热播剧

图书馆的工作枯燥、呆板,姜伟实在是无法容忍这样庸碌的日子,他决定靠自己的力量寻求出路。摆在他面前的出路似乎很狭窄,只有考研或考托福。

这时,姜伟的一位大学同窗建议姜伟,既然那么酷爱电影,不妨试试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姜伟动心了,他在图书馆借了很多电影方面的书籍,静下来安心备考。

1992年,姜伟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但他自知信心不足,考中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考专业课的时候,他并没有急着做题,而是先把考题抄了下来,然后才开始答题。果然没出他的预料,这次考试他落选了。因为抄下了考题,有了明确的备考方向,思路也比先前明朗了许多,姜伟开始乐此不疲地为来年的考试积极备战。果然第二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了。

31岁才读研究生,姜伟的思想负担比较重。同班的几乎都是20多岁的同学。上表演课时,虽然其他同学的表演并不是很出彩,但他们一个个却很放得开。轮到性格内向的姜伟上台时,他总会觉得有些难为情。因此,他的表演课成绩一直不太好。

那时,北影导演系已经十年没有出过一位被公众认可的大导演了。因此,那一届的研究生毕业后大都很少有机会接拍电影。一部分同学转了行,一部分同学靠拍广告、拍MV维持生计,等待着机会来临。姜伟则被留校分配在教务处负责发放电影票,一个月500多块钱工资。

有时因为生活窘迫,姜伟也会逼着自己接拍一些广告、MV等小活儿。面对媒体的采访,他不讳言。他说自己接拍电视剧,很多时候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一些。

从1999年开始,姜伟曾为不少电视剧担任导演或编剧。经验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也为姜伟带来了很多机遇。《潜伏》是姜伟出道以来耗费心血最大的一部电视剧,也是第一次“逼”他走向观众内心的电视剧。

当制片方第一次把龙一的小说《潜伏》拿给姜伟看时,姜伟认为改编难度极大,甚至不适合改编成影视剧。姜伟说,虽然写得很出彩,但不具备电视剧所需要的元素,跟一个电视剧的故事框架相比信息量太少。如果不是制片方的坚持,他甚至想撂挑子。

最初《潜伏》的制片方是打算找几个编剧一起突击写剧本,再由姜伟担任导演,后来因为进度等问题,他们就极力劝说姜伟亲自担任编剧,姜伟只好硬着头皮挑起了大梁。他先把小说看了两遍,然后就放到一边再也不看了,中间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开始动笔写。小说短有短的好处,姜伟对自己的要求是保留小说最闪光的东西,信马由缰地去创作,把它当成原创,一切重新开始。

《潜伏》的剧本创作经历了许多非常艰难的时刻,姜伟在家里写了整整10个月,一度苦不堪言,实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就先撂下,出去找人聊天、喝酒开心一下,其实因为挂念剧本,他根本无法真正做到放松。

光是《潜伏》的结尾,姜伟就耗费了很长时间,他本希望余则成完成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依托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的柏林解放、《无名英雄》中的板门店谈判,主人公在这些事件中会面对一些重大的选择。可想来想去,姜伟都觉得不太合适。当时他在家急得直挠墙,最后只好不情愿地用了现在的结尾。

虽然很多观众都对这个结尾耿耿于怀,但姜伟却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且对于观众拍续集的呼声,姜伟也坚持故事已讲完,没有狗尾续貂的必要。

重亲情、友情,本色、真诚是做人的底线

《潜伏》热播后,很多媒体纷纷采访姜伟。其中,他对一位杂志记者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能不能发一张我和两岁女儿的生活照?我想为她留个纪念。”

在《潜伏》结尾,翠平生下了她和余则成的女儿,姜伟曾对记者解释说:“为什么翠平生下的是女儿呢,这和我有直接关系。”姜伟45岁才有了女儿。中年得女,姜伟对孩子自然是宠得很,女儿的乳名也以“乖乖”呼之。拍《潜伏》时,女儿还在咿呀学语,电话里只学着叫过一次爸爸。那声“爸爸”对姜伟来说犹如天籁之音。

姜伟认为自己不是个玩命的工作狂,因此他也不喜欢一部接一部地去拍戏。每拍完一部他就特别渴望能放松下来,好好歇歇。在家“潜伏”一段时间,蓄积更大的能量,然后再去精心创作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平时,他很享受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他会忙里偷闲地带女儿去动物园、游乐场等地方玩耍,从女儿身上获取创作的灵感和动力。

低调内敛的姜伟在娱乐圈内与绯闻绝缘,不过,他的高中同学在博客里爆料:姜伟在文登一中复读时,实实在在地喜欢过一个叫吴芳(化名)的女同学。吴芳是城里姑娘,身材高挑、气质出众,学习成绩更是让姜伟佩服。但当年大家只一门心思地想考上好大学,虽然两人互有好感,但谁也没有向对方作出过表达。两人到现在也只是保持着纯洁的同学情而已。

姜伟身上有着山东人刚直、义气的性格。他很看重友情、同学情。当年文登一中高中的同学聚会时,姜伟专程赶了回去。同学们酝酿着出一本书作纪念,书名就叫《恋恋同学情》,姜伟负责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组稿工作,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写进了文登一中的通讯录里。

姜伟的父母至今仍生活在济南,孝顺的姜伟每年春节都要回老家陪两位老人过节。家乡的电视台约他做节目,他也从不推辞。

很多接触过姜伟的人都说,姜伟给人的感觉格外低调,与大导演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张扬毫不沾边。对此,姜伟真诚地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类型。像谢飞老师,温文尔雅,不抽烟、不喝酒,照样是一个好导演。我认为,演员能听导演的不在于其他,而在于道理。如果一个导演举止、做派像个流氓似的,还不讲道理,人家顶多会怕你,有谁会真诚地接纳你呢?”

这就是姜伟,一个本色、真诚,从不知矫饰为何物的中年男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大的惊喜。

猜你喜欢

潜伏文登同学
赴文登,静享“陌上花开”
文登西洋参“红”了!
“参”得人心的文登西洋参
文登:给我三天,还你千年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