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言训练中随机进行人文性渗透
2009-11-02白丽霞
白丽霞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应加强人文性教育。人文性教育应根据课文内容,强调随机性,同文本结合,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语言训练;人文性;渗透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53-01
在小学语文备课中应加强人文科学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这已成为当今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人文科学涵盖面很宽泛,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在教学对象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成果。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就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人文性教育较之日常的思想教育,其外延要大。鉴于现代人“人品”、“人格”的失落,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应着重强调两方面,一是强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人类面临的问题。二是在道德方面注意对他人、对民族、对国家、对世界、对人类的责任感。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有机地、随机地、相机地渗透人文性的教育。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中教者讲析“染”字时运用字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析解,通过字理的讲析能使学生了解“六书”造字法,从中感悟汉字构造的奇妙和科学,进而也就有机地“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者最后设计的“当你站在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前,你想说些什么呢?”的提问,这既是语文课的说话训练,又是警醒学生牢记历史,不忘国耻的思想的教育。
小语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要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看,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直接关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就必须充分利用语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在课前布置同学们查阅有关圆明园景观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把所知道的景观及背景资料进行补充和交流,这样的教学不局限于课文中和课堂内,而是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开拓更广阔的知识空间,从中也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五彩池》、《威尼斯的小艇》中利用现代媒体播放的五彩池奇异景色,威尼斯的异国风情,使学生领略到了有关的自然地理及人情风俗知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用合练和排演的形式,又使学生深深地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思想的教育。
概言之,现代社会呼唤人品、人格的回归,这就首先要从我们的小学教育做起。从语文教学来说,就是要在语言训练中,有机地渗入人文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