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花璀璨
2009-11-02王三阳于英
王三阳 于 英
山东省坊子区三马路小学始建于1919年,学校创建之初,王尽美、庄龙甲等早期共产党员就曾在此开展革命活动,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筚路蓝缕之功,这所具有悠久光荣传统的学校今年喜迎九十华诞,此际,记者走进该校,聆听师生们在秉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精心演绎创新教育的凯歌,心中充满了欣慰与激动。
让每个孩子脸上绽放花朵
走进三马路小学的教室,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里的课桌安排与众不同:这里的学生座位一律排成“口字型”或“U型”,孩子们面对面就座,上课的时候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看到对方或其他同学。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那些思维活跃、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就可以自由登上讲台展示一番,他们的精彩表现会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王在科校长说:“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都有成长的心理欲求,过去的课堂,往往是一位老师从头到尾一言堂灌输,严重阻碍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形成。今天,我们打破传统的座次排列格局,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孩子们提供表演的场地,创造逼真生动的氛围,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尽情地展示自我,进一步满足他们成长、成才的渴望。”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当地实际教学条件,近几年来,三马路小学实行小班化管理,每班36人,使得教师对全体学生做到了最大化的关注。而随着座位排列方式的改变,课堂组织形式和师生角色都发生了必然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逐渐改变角色,过去站在讲台上“独霸课堂”的现象慢慢消失,老师们从讲台上走下来,走进学生当中,组织、引导、参与孩子们的探究学习活动,同他们一起探讨交流。
对此。李秀玲校长深有感触:“我的学生也不再畏惧走下讲台的我,而是把我当作朋友、探求知识的伙伴、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在这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思想压力和负担,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事也多了起来,不但敢想、敢做、敢说、敢问。而且敢向老师同学质疑了,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这样说‘我不同意您的说法‘老师,我还有更好的做法“老师,我认为……。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真正实现了师生平等对话。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眼、嘴,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
相信孩子,发展孩子,成了三马路小学老师们的共识。而且,他们在尝试着利用各种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尽情地展示精彩的自己,天长日久,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提高。
在李秀玲校长的课堂上,这样的场面时常出现——
在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李校长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尝试推导,却发现马遥同学只准备了一个梯形。李校长心里清楚,这位同学很聪明,就是平常做事不太认真,还爱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像往常一样,学生们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很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并顺利地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梯形的关系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交流汇报时,表达得也较为流畅条理。但在这个过程中,马遥表现得很低调,手里玩着一把小剪刀,一脸不屑的表情。
李校长知道,这个小马遥一定又有了自己的新发现。李校长微笑着请马遥发表自己的见解。
马遥看了看老师,拿起那个已被剪成两半的梯形,边演示边说:“我的做法是,先分别找出梯形两条斜边的中点,然后把这两个中点用一条线段连接起来,再沿这条线可以将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不同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梯形的高的一半,它的底是原梯形上底下底之和,这样也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室里安静了一会儿,然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李校长率先向马遥伸出了大拇指。说:“马遥同学不迷信课本和老师,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敢于尝试,我们应该学习她这种精神,同时她也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课,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教室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遥同学的脸上漾出了掩饰不住的自豪。
李秀玲校长说:“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课堂是自主开放、主动生成的课堂,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亲身体验与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认识数学,形成对数学的理解;在合作交流与他人分享氛围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展示过程。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一新理念告诉我们:孩子不是传话筒,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有自己灵动智慧的大脑,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下架子,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尊重学生,为他们提供自主、宽松、和谐的活动空间,解放他们的眼、耳、口、手、脑,让他们摆脱一切束缚,放开手脚,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探究中寻求知识,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在交流中引发思维的碰撞,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张扬自己的个性,得到最大的发展。”
最大限度提高教师的创造力
每周送给老师们一条温馨寄语是王在科担任校长之后坚持做的一项常规工作。王校长说:“我十分赞赏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的引领。作为校长,我觉得,第一要务是引领老师不断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三马路小学走廊的小黑板上,记者欣赏了王在科校长送给老师们的一些寄语:“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这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工作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我的存在是学校的一份财富,我的科研是学校的一个亮点,我的课堂是学生的一方沃土,我的人格是学生的一面旗帜。”“用爱感动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朝朝暮暮抓细节,历练良好习惯;岁岁年年抓养成,铸就优秀品格。”“只有不懈追求生命自觉的人,生命才真正精彩,生活才真正幸福。”“好习惯是逼出来的,好方法是教出来的,好孩子是帮出来的,好老师是干出来的。”“在学习研究中感悟做教师的快乐,在常态教学中体会做教师的乐趣,在平和的心态中寻找做教师的幸福。”“干事从做人做起,成功从小事做起,改变从现在做起。”“一个人的价值就是感动别人,一个人的享受就是被别人感动。”……
王校长多年来坚持对老师的一个态度是,多发现老师的优点,少盯着老师的缺点,他说:“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向善的积极一面,我们对待老师,要多表扬,少批评,用正面的激励促进老师的快速提高。”遵循这一指导思想,王校长收到了让自己和老师们都感到欣慰的效果。
一次,侯瑞荣老师参加了区高效课堂结题活动的公开课讲课。这是她从教十几年来第一次参加市级的公开课讲课,当时心情紧张的程度难以言表。活
动结束后,省、市两级领导对侯老师所讲的课给予高度的评价,她紧张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下来,对自己平时的授课风格及授课方式更加坚定,体验到了历经风雨终见彩虹的喜悦与欢欣。
高兴之余,她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许多过往的情景不禁历历在目。她记得王在科校长来三马路小学就职后,首先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让老师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在教学工作中,只要是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有利的做法,一定会给全体教职工做坚强的后盾。侯老师还记得王校长当时说过的话:“如果谁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可以来找我,我将竭尽全力帮助解决。”王校长的一席话,说得让每一位老师心里都热乎乎的,侯老师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自己在业务水平上更上一层楼。因为有了这样的决心与信心,在平时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并刻意地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来锻炼、开发自己,终于有了今天的成绩。
刚参加工作三年的青年教师扈丛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学校高度重视年轻教师的培养,努力寻找有效途径,实施培养工程,让学校成为年轻教师成长的摇篮,为我们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宽松、开放、支持的成长氛围。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我们年轻教师的现状和心声,把握培养的方向;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我们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想方设法为我们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展示自我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踏实地上好每一堂课,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坚持细心观察、学习和总结,我相信自己会一步步成熟。我一定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信任,我会在教学方面多钻研。迎接教学教研中更大的挑战,不辜负学校领导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期望。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当今教育需要的成功教师!”
当一位老师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又有了努力前行的方法,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有了教师的快速提高,也就有了学校的不断发展。
为了让每个老师都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王在科校长鼓励老师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本学科领域积极探索,努力成为校本开发的研究者,在他的支持和带领下,老师们的创造积极性空前高涨,三年的时间。已经有十六位老师开发设计出了自己的校本课程,看着自己的心血化成弥漫着油墨香气的课本,老师们心中莫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几年,三马路小学先后获得“潍坊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潍坊市教学先进工作单位”“山东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全国少儿书画大赛优胜单位”“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优胜单位”“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但是,王在科校长和他的同事们显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他们心中还有更高的追求。
王校长说:“面对成绩,任何沾沾自喜的情绪都只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因素。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天面对千百张渴求知识的面孔,我们丝毫不敢懈怠。而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既不能操之过急,又不能松懈马虎,我们要严格遵循教育规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深入发掘有利的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增后劲。王校长发现,学校的一些退休老教师的热情仍然不减,他敏锐地感到这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他经常组织一些老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刘希全校长退休后,积极参加区关工委组织的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构成的“五老”报告团,在区内外巡回演讲,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王校长邀请刘希全校长前来学校为老师们进行文明礼仪等方面内容的讲座,使老师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刘校长参加全国少代会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后,来到学校,与老师们畅谈交流自己的感受,同样让老师们受到极大地鼓舞,尤其是青年教师,感动于刘校长退而不休的精神,唤起了他们心灵深处作为教师献身教育的一腔豪情。
有效开发家长资源,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王在科校长深深感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在当今社会,“5—2等于0”的现象应该引起教育人的高度重视,只有家校携手形成强有力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发挥持久的效力。
三马路小学处于城乡交界处。生源多是附近农村的孩子和一些打工者子弟,很多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缺乏父母关爱,产生了厌学情绪。针对这种现象,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经过多次研究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制订了“二十字策略”:家校合作,及时沟通,阳性强化、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多给孩子表扬或奖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意识。
学校还建立了家校联系卡,由班主任及时记录孩子们的在校表现,突出优点,并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填写意见及建议,建立有效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使孩子的教育保持家校的一致性。
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育子方法也有了明显改善,过去那种只靠打骂解决问题的粗暴做法被有效的交流沟通所取代,收到的效果自然令人欣慰。老师们深有感触:家长成为我们的好伙伴,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如虎添翼,各项工作都会事半功倍。
挖掘课程资源,给学生广阔的选修空间。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三马路小学努力探索课程开发路径。打破了老师教死书、学生死命学的格局,让校园灵动起来,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王校长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情趣爱好,有属于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就永远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标准人才。”
近年来,学校大力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棋类、球类、舞蹈、音乐、绘画、美术、军乐、曲艺等等各种门类的兴趣小组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程。孩子们在自己喜爱的天地里自由驰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尚德笃行,是三马路小学的校训。王在科校长对其进行了明确的解读——尚德:爱国守纪、诚信明礼、团结友善、健康向上;笃行:行知合一、脚踏实地、锲而不舍、身体力行。这是三马路小学师生们心灵中的标杆,向着这个标杆,他们每天都在努力,这,应该就是这所学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好学校的最主要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