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转型”
2009-10-31王晓
王 晓
“如果说哪天没有驻京办这三个字,那它肯定是改头换面成其他部门了”
对于潍坊撤销驻外办一事,湖北省武汉市政府驻京办主任徐桂兰对本刊记者分析认为,也有可能只是暂时性行为,尤其是驻京办,作用很大,“一个地方政府肯定要有人在北京,因为一些矛盾需要化解在基层。”
自2006年,前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将各地政府驻京办职能形容为“跑部钱进”后,这四个字便如鬼魅,与“驻京办”三个字如影随形。此后,中央对各地政府驻京办进行了大力的整顿。
整肃风暴过后的驻京办,有的悄然退隐,有的勉强支撑,更多的则酝酿着一场自身转型。
“不转型就意味着难以生存。”河北省政府驻京办经济合作处处长王进军认为,驻京办过去以接待为主的服务功能已经开始淡化,“我们要做的一是把自己城市的窗口擦亮,并且擦得更亮;另一个就是招商引资、给地方和中央的一些项目牵线搭桥。”
《驻京办主任》作者谈驻京办
“既贵为官员,又像个商人。”这是《驻京办主任》一书作者王晓方对驻京办主任的经典描述。正在沈阳家中写他新书的王晓方向《望东方周刊》透露,“驻京办系列”作品有可能还会继续创作下去,“我是在通过驻京办这个平台写整个中国官场。”
王晓方原来的身份是沈阳市常务副市长马向东的秘书。几年前,轰动一时的“慕马案”后,王晓方离开官场,开始写作。“我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时候和驻外办打过很多交道。当年,我曾经服务的领导在北京学习时,我一直陪他住在驻京办。”采访中,王晓方回避着“马向东”这一名字。
《驻京办主任》的写作过程中,王晓方并没有进行更多调查,“他们内部的情况我太熟悉了,根本不用再去了解。中国的驻京办承担着迎来送往、招商引资、搜集信息、‘跑部钱进等任务。这里面所说的搜集信息主要指的是搜集一些小道消息,专门为领导服务。驻京办的人都是神通广大的,领导去了管吃管喝领着玩,还得帮领导找人要官。当然,这些都是旧有体制造成的。比如一个项目,各地区都在争,那就得看谁的关系硬,叫唤的孩子有奶喝嘛。”
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腐败案件,也免不了将驻京办官员卷入其中。河北省李真案中的河北省驻京办主任王福友、成克杰案中广西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沈阳“慕马案”中沈阳驻京办主任崔力??
“这太正常不过了,逢年过节都要送礼,一旦领导出了事,驻京办的人一查一个准。”王晓方认为。
原山东潍坊驻京办主任徐天增称自己看过《驻京办主任》一书,“有人说这本书写得不够深刻,但说实话,演绎的成分并不是很多,也都说到位了。”
另一本描写驻京办内幕的小说《驻京办》作者吴茂盛同样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有故事的圈子”,“我在对驻京办进行过一定了解后,发现这里的内容很丰富,像一本尘封的书没有人打开,我就想打开它。”
“这些年,听说有些驻京办在转型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转来转去最后还是变了味。”吴茂盛认为。
从“迎来送往”到“牵线搭桥、截访维稳”
“驻京办的职能就是服务,关键是要搞清楚为谁服务。”武汉市政府驻京办综合处处长许丽华对《望东方周刊》说,很多人批评驻京办就是为领导服务的,“为领导服务有错吗?因为领导也是为大家服务的,不能片面认为,为领导服务就等于腐败。”
武汉市政府驻京办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副省级以上政府设立的,由国务院直接批准,并隶属于国管局的驻京办共54家,武汉驻京办便是其中之一。
“各个驻京办在职能上有不同的侧重。比如新疆、西藏的驻京办维稳任务很重;山东在京的产业拓展是重点;河南的驻京办就要极力打造河南形象,这些年他们一直是精神文明单位。”武汉市政府驻京办主任徐桂兰告诉本刊记者,武汉市政府驻京办2008年共完成经济技术协作、引进资金、项目对接等6项。
“我们也是2008年11月才开始转变思想的。”徐桂兰称,在此之前,其职能主要是接待和截访,“从1999年开始,截访任务就重了,虽然这个不属于我们的职能,但要响应政府号召维护稳定。2008年年底,我们考察后发现,不能满足于接待、截访这些基础工作了,而是应该利用北京的优势,为武汉的经济发展服务。武汉被划为两型社会试验区,需要大量资金和项目,我们有义务来添砖加瓦。”
徐桂兰介绍说,2月12日,他们召开了一个招商引资的会,来了六七十家企业,还是很有成效的,“可以说,是时代被迫让我们拓展职能,比如在信息服务上,如果只是‘二传手的话,肯定要吃亏。”
旧有的接待职能也并非完全淡出。徐桂兰称,驻京办极大地减轻了北京市和一些部委的接待任务,“比如我们那边来一个省领导,如果没有驻京办,那只能由部里出一个同样级别的领导来接待。全国那么多人来北京,他们怎么接待得过来啊。”
王进军曾经在河北省政府驻京办负责过近20年的接待工作,2009年初,他刚刚调任该驻京办经济合作处处长,“这个处也是才成立的。驻京办最早的职能就是负责赴京领导的吃住。但现在这些问题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的职能也就转向招商引资和信息沟通,利用首都的区位优势来牵线搭桥。”
“前两三年,驻京办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比如接待费用等方面就遭到过质疑,但确实也没办法,因为有许多应酬是必需的。” 王进军感叹。
徐桂兰认为,很多人对驻京办的理解更多来自于网络和小说,稍显偏颇,“2006年,中纪委彻查驻京办的时候,这些副省级政府以上的驻京办事处没被查出什么问题。至于一些地级市或是县里的办事处,管理没那么严格,可能会做些超出范围的事。”
山东省聊城市驻京办事处办公室主任郭志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由于和各部委关系走得没那么近,在招商引资等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上面每年拨的钱勉强可以维持房租和人员工资。在很多方面,我们还在探索中。”
王晓方和吴茂盛两位作家则一致认为,驻京办转型,应以香港驻京办为样本,“我们一再强调以人为本,可是这么多驻京办有哪些是为当地老百姓服务的呢?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给老百姓服务没有政绩和好处啊。香港不一样,他们的驻京办是为全体港人服务,而非仅仅为香港的官员服务的。”
撤与不撤之争
驻京办的撤与不撤,同样是争执已久的一个话题。
“我的观点是,各省驻京办都要设,大多数地级市可以设,县级驻京办只留少数几个就可以。”王进军拿河北举着例子,“河北是上访量最高的省份,有的老百姓赶个驴车就能进京上访,这就得由我们驻京办出面把人找到,再送回去。有人提出要撤驻京办,撤的话这样的事情谁来负责?”
“驻京办应该全部撤销,它的存在扰乱了国家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分配。”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于海则有不同的观点,于海对《瞭望东方周刊》指出,驻京办除了滋生腐败,没有什么太大用处,“驻京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那时驻京办起到的主要是政策联络作用。上世纪80年代末,驻京办越来越多了。1994年,中央的税制改革后,驻京办职能出现了一个大转折。”
于海指出,税制改革使得中央财税增加了,地方则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到中央去公关、拿项目,“打个比方吧,地方和中央可以各拿50%的钱,但地方要做的公共服务却从过去的30%增加到70%,怎么能拿50%的钱去做70%的公共服务呢?地方财政因此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就需要到北京来跑项目。很多地方上的人跑项目不是要钱,而是要政策。比如他们必须拿到一个政策,才能去社会上筹集资金。国家本身是有一些大政策的,如西部开发等。但同时,各部委还有一些可以自由掌控的权力,这就给地方找关系提供了空间。就像一块块大大小小的蛋糕放在部里,不去争就拿不到。找关系的事情就落在了驻京办头上。中央一些大的政策不能很好很合理地执行,和驻京办扰乱秩序有很大关系。”
然而,撤销驻京办在王晓方看来并不现实,“这个东西撤销不了,如果说哪天没有驻京办三个字了,那它肯定是改头换面成其他部门了。”
“有人站出来说,驻京办可以留着为老百姓服务,我认为,这只是利益集团的自我辩解。”于海指出,比如一个外地老百姓在北京开车出事了,他完全可以去找交管部门,而非找驻京办,“如果找驻京办的话,那肯定是要通过找人情来化解,这还是在扰乱正常秩序和法律。”
至于驻京办原有的招商引资等职能,于海认为,完全可以由一些民间专门的机构,如商会等去负责,“中央和地方可以有很多管道联系,不一定非通过驻京办。总之,这样的官办组织越少越好。”
溯其源头,教授于海和作家王晓方的观点大体一致:“板子不应该完全打在驻京办头上。这是由目前的经济主导方式和资源分配方式决定并促生的。如果部里没有那么大的权力下放,就会好得多。中央财政应该有一个刚性预算,而不是由地方博弈来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