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共享价值”

2009-10-30黄广明

领导文萃 2009年20期
关键词:人物周刊人本主义精英

黄广明

近年来,郑永年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日益引起国际学术界及中国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对中国时局非常清醒”,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普通读者,都对郑永年有如是评价。

中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人物周刊:您之前在文章里提到过“中国不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什么样的形态?

郑永年:我说中国还不是现代民族国家,是说中国还没有整合起来,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态应是这样,首先基本的公民权人人享有,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农民工。第二,基本的整合一定要有。光靠一个强制性的政策那是不行的。

现代国家与传统国家不同,传统国家“统而不制”,就像梁启超所说,中国人传统上只有皇帝意识,而没有国家意识。现代国家要把自己的人都管起来。所以,现代国家需要两方面,一方面是任何公民都必须享受基本公民权,不管其宗教、民族等等的背景如何,另一方面是所有人要有国家意识。

人物周刊: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形象最重要的部分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和号召力,中国现在有它的核心价值观吗?

郑永年: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一整套核心价值,主要是因为没有提炼出来。

人物周刊:根据历史和现实设计,中国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

郑永年:多讲共享价值。“共享”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的“共享价值”就是人本主义,这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人本主义是中国各民族唯一能够共享的。即使是西方的民主自由,归根到底还是人本。

人物周刊:现在政府所倡导的“和谐”,可以发展成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吗?

郑永年:“和谐”只是一种追求的状态。要达到这种状态,还是需要人本。和谐不是一个价值观,和谐是个结果。人本主义的政策可以最终达到和谐。

人物周刊:仅仅“人本主义”就够了吗?

郑永年:人本主义强调的是人,是人本身的价值。虽然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对人的理解有不同,但互相尊重,尊重彼此的文化、宗教、信仰,应该成为共识。

人物周刊:“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郑永年:西方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是有中国的问题,西方也有西方的问题。中国应该做的,就是尽量提供让西方人理解的信息。就像一个人,不能老是说,你不理解我。不理解我,为什么不想做更多的事情让别人理解呢?信息越公开,人家就越能理解你。

人物周刊:这是不是说明有些政府部门还不够自信呢?

郑永年:的确不够自信。西方人如果批评一下中国,中国一定要回应。有些事情为什么不能笑一下就算了呢?没有必要事无巨细都斤斤计较。

实现领导潜能要看领导机制的建设

人物周刊:那目前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到底应该怎么定位呢?

郑永年:中国有关方面对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定位并不很清楚。但从客观的情况看,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会面临的情况是:具有国际责任,但没有国际领导权。

人物周刊:“国际责任”具体是指什么?

郑永年:例如为联合国提供维和力量、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服务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国际服务。

人物周刊:您认为中国要当世界的领导者,还需要哪些素质?

郑永年:主要是领导能力和领导机制。随着内部的发展,中国逐渐地拥有了领导潜能,但如何实现领导潜能就要看领导机制的建设。你有出海的潜能,但只有当你造出了大船之后,你才能实现你的出海能力。

人物周刊:东亚国家和欧盟一样,地理相近文化相通,却为什么无法像欧盟那样建立起一个一体化的紧密关系,却矛盾丛生?

郑永年:世界上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北美模式。这是一种等级模式。一个国家最大,周围的国家依附于它;二是西欧模式,比较平等,主要是英法德那些大国;东亚模式是第三种模式,东亚经济整合的程度并不比欧洲少,不比北美少,只是政治整合困难一点。政治要不要整合,也是可以再讨论的。不是说一定要同欧洲比较,欧洲政治的整合也比较困难。不说东亚,就是中国,省与省之间的整合都很差劲,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在。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地方政府的竞争所驱动的。

如何学习新加坡

人物周刊:您倡导中国学习新加坡,可是新加坡是个小国家,中国是个大国。

郑永年:世界上管理不好的大部分都是小国家。小国家不好管理,只要犯一两个大错误,国家就没有了。大国家承受问题的能力比小国家强。所谓的失败国家都是小国家,例如洪都拉斯。学,不是描红、不是复制,是要学精神。

人物周刊:那中国应该具体学习新加坡什么呢?

郑永年:中国官员谈学习新加坡,我总觉得他们对新加坡的理解还是局限于一些具体的经验方面,例如“公积金制度”、“住房制度”、“工业园区”、“淡马锡”、“金融监控制度”等等。很少有人谈论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中国高层一些领导对新加坡感兴趣的实际上是政治方面的经验,这可能是谈论政治问题比较敏感的缘故吧。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涉及到的很多方面的新加坡经验是新加坡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不理解新加坡的政治制度,就很难理解这些具体的制度是如何而来的。

人们一般把新加坡称为权威主义体系,这点与中国很相似,权力很集中。任何现代国家的权力都是集中的。权力集中本身是中性的,就是说权力集中并不是一个价值判断,并不能衡量一个政治制度的好坏。人们一般说,权力集中就要腐败,但这并没有发生在新加坡。很少有现存社会科学理论能够解释新加坡现象,一方面是权力集中,另一方面是权力的清廉。再者,在新加坡,权力集中也意味着能把政策、计划推行下去。就是说,在新加坡,权力是集中的,但掌权者并没有浪费任何权力,权力是用来做事情的,就是从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转型。

在这些方面,新加坡有三点经验值得中国参考:政党怎么组织权力?怎么维持权力?怎么有效地使用权力?

人物周刊:在一党独大的情况下,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如何保证领导者是忠于人民和国家利益的?

郑永年:人民行动党培养党的干部的方式与中共很不一样。中国共产党的精英,是从党内体系培养的。在很多时候,由于制度不完善,精英培养制度演化成实际上的精英淘汰制度。有思想才干的,反可能会被淘汰掉。因为主要从内部培养党的人才,基本上都是那些官僚型官员。官僚化严重也使得其培养的官员变成官僚,而非政治人物。同时,也是因为官僚化,政党对社会的开放性就不足。

新加坡就不是这样,尽管它是一党独大,但政治体系是向社会开放的。其政治精英,很多是社会为执政党培养的,或者说,很多政治领袖都是非执政党自身培养的,而是从社会吸收进执政党的。在上世纪70年代,人民行动党吸收了后来成为总理的吴作栋和副总理的陈庆炎。在80年代和90年代,又吸收了现在的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黄根成等精英人才。这些领袖人物在成为执政党领导人之前,都是社会各方面的精英人才。他们在哪个领域成功了,执政党才邀请他们入党,为国民服务。所以,在新加坡很少有“党龄”一说。这就解决了很多政党党内论资排辈的问题。政党的本质就是要吸收社会的精英,但在一些政党成为组织之后,往往会演变成为既得利益集团。新加坡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法就是维持政党的开放性,向社会开放。(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人物周刊人本主义精英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它们都是“精英”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苏炳添 我担心以后的路怎么走
忻钰坤 “电影大国”道阻且长
苏炳添 我担心以后的路怎么走
忻钰坤 “电影大国”道阻且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