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事业与军队建设六十年
2009-10-30杨毅
杨 毅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走过了辉煌的60年,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的实力与国际影响力实现了飞跃式提升。在庆祝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时刻,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做出的巨大贡献。
一、保卫新生人民政权,巩固胜利成果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并举行阅兵式。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宣读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要求全军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这标志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的使命的开始。
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除了还有大片国土和沿海岛屿仍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国民党潜伏了大批特务、土匪和小股武装,企图以所谓“大陆游击”同人民解放军进行长期斗争。人民解放军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先后抽调了39个军140多个师大约150万人的兵力,迅速展开了大规模的剿匪斗争。经过1950-1952年底的剿匪斗争,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歼灭匪特武装240万人的胜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安定了社会秩序,保证了经济恢复工作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国大陆解放后,国民党除了占据台湾岛之外,还继续盘踞在海南岛和东南沿海其他岛屿,时刻对大陆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构成威胁。解放海南岛和其他东南沿海岛屿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任务。当时由大陆逃向海南岛的国民党军队约10万人,配以飞机25架,运输机20架,海军舰艇50余艘,在国民党海南防卫司令薛岳指挥下,企图固守该岛。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指挥第40、43军并配属炮兵、工兵各一部,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要在1950年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问题的指示,采取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主力强渡相结合的作战方针,在准备了2100余条船和必需的作战物资,进行了渡海作战训练之后,于3月上旬发起海南岛战役。先遣部队8400余人乘船200余只,利用夜暗和有利风向,分两批实施偷渡,在长期坚持海南岛武装斗争的琼崖纵队有力配合下,登岛成功。4月16日晚,两个军的主力部队强渡琼州海峡,在护航火力船的掩护下,迅速突破薛岳部海陆空军对海上的封锁,在琼崖纵队和事先偷渡部队接应下,于17日凌晨在海南岛北部海崖胜利登陆。经10余日激战,至5月1日解放全岛,歼灭国民党3万余人,其余国民党军逃往台湾。海南岛的解放,拔除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南海的主要基地,对捍卫神圣海疆、保障祖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此外,人民解放军还先后解放了舟山群岛、万山群岛和一江山岛,打破了国民党对长江口和珠江入海口的封锁和控制。值得一提的是,解放一江山岛的战役还是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当时华东军区以4个步兵营,9个炮兵营,各类型舰艇及其他船只共计188艘,空军和海军航空兵22个大队于1955年1月18日发起一江山岛渡海作战。于19日攻占一江山岛,随后进驻大陈岛等岛屿,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经过一江山岛作战,人民解放军取得了陆、海、空联合作战的宝贵经验。
进军西藏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完成统一祖国大陆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进军西藏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指示中共中央西南局以第二野战军一部为主,在西北军区部队配合下,从各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当西藏当局中的顽固势力在帝国主义分子的策划下拒绝谈判并竭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时,于10月6-24日进行了昌都战役,歼灭藏军主力5700余人,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感召下,西藏地方当局于1951年4月派代表赴北京谈判。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人民解放军根据协议规定,派部队于八九月间分路自西康、云南、青海、新疆等地出发,向西藏进军。各路部队战胜了冰天雪地、道路艰险、物资供应不足、高原缺氧等重重困难,于8-11月先后胜利进抵拉萨、日喀则等地区。至此,除宝岛台湾仍在国民党盘踞之下,祖国大陆已经完全解放。
二、维护国家安全、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又担负起保卫和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任务。1950年12月5日,人民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国家经济建设。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人民亟需休养生息,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盼望安定的生活,但是在面对各种外来的威胁,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与边境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又先后参加了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作战、援越抗美作战、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等多次战斗。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初,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并继续向中朝边境鸭绿江和图们江进犯,同时以空军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镇和村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在这严重的时刻,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的要求和中国人民的意志,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并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志愿军部队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同朝鲜人民一起向侵略者作战。
经过五次重大战役的较量,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把“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并最后迫使对方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其间,共击毙敌军1093839万名,其中美军397543万名,击落击伤敌机12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064辆,击毁和缴获敌军各种火炮7695门,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抗美援朝作战保卫了新生的共和国的东北战略方向安全,更显示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力量,这场战争也让那些企图军事入侵和颠覆新中国的帝国主义反动力量幻想破灭,奠定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地位。
(二)中印边界自卫反击作战。新中国成立初期,印度军队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非法地在“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后又在中段侵占中国200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且还要侵占西段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从1961年开始,印度军队先在中印边境西段、后在东段越过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建立侵略据点,多次挑起边界冲突。1962年9月,印军第七旅竟然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大举推进,侵占克节郎的大片土地,并开枪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制造流血事件。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抗议和警告,公然下令要把守卫在中国领土上的中国军队清除掉。20日,印军10多个旅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西段同时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了自卫作战。
这次反击作战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10月20日开始,西藏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段歼灭入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郎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和其他印军一部;新疆边防部队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在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的37个侵略据点。接着,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建议。但印度政府在当天就予以拒绝,同时继续在边境上调集重兵,再次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发起猛烈进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反击,开始第二阶段作战。自11月16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西山口、邦迪拉和瓦弄等地区先后击溃各路进犯印军,并拔除其据点16处,一直追击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附近。经两个阶段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共歼灭印军两个旅和3个旅的大部,毙、伤、俘准将旅长霍希尔·辛格和达尔维以下官兵8700余人。
这一反击作战,粉碎了印度扩张主义者的进攻,挫败了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反华阴谋,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反对侵略、保卫和平、坚持自卫原则,赢得了世界舆论的称赞,更加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军威。
(三)人民解放军派出部队援越抗美。美国派军队入侵越南,不仅干涉越南的内政,同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965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越两国政府签订的协议,解放军开始向越南派出地空导弹、高炮、工程、铁道、扫雷、后勤、船运等部队,在越南北方担负防空作战,修建和维护铁路、公路、机场、通讯设施、国防工程和沿海扫雷等任务。至1968年3月止,先后参加援越的部队共32万余人,最高年份为17万余人。援越部队同越南人民一起,用鲜血和生命保卫了越南北方的领空,保证了越南北方运输线的畅通,并使越南人民军得以抽调大批部队到越南南方作战。援越抗美作战中,人民解放军援越部队共伤亡5270余人(其中牺牲1070人),任务完成后,人民解放军援越部队先后撤回国内。此外,在整个越南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对越南物资援助折价达200多亿美元,为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四)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出动70余人,装甲车2辆、卡车和指挥车各1辆,入侵珍宝岛,首先开枪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中国边防巡逻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经过一小时战斗,给入侵者以歼灭性打击。3月4-12日,苏军又出动边防军和飞机,连续入侵珍宝岛。3月15日,苏军使用坦克20余辆,步兵2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再次向珍宝岛发起攻击。中国守岛军民英勇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的3次攻击。3月16日,苏军登岛收尸,中国边防部队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严密监视,未与出击。3月17日,苏军又先后出动坦克3辆,步兵100余人,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再次向珍宝岛进攻。中国边防军以前沿和纵深的火炮对登岛的苏军予以突然猛烈的还击,击退入侵苏军,毙伤其一部。
在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指战员和参战民兵、人民群众,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粉碎了苏军多次入侵,胜利地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捍卫了民族尊严。
(五)反击越南军事入侵,维护国家边境安全。越南在1974年统一后,黎笋当局开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并把曾长期全力支持其抗法、抗美战争的中国视为它推行其地区霸权主义的最大障碍,反华、排华愈演愈烈,先后把20多万华裔和华侨强行驱逐到中国境内;对中国提出无理的领土要求,宣称中国的西沙、南沙群岛为越南领土,并悍然出兵侵占了南沙群岛的一些岛屿,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严重地威胁和破坏了中国边境地区的四化建设与安全。对于越南当局的武装挑衅和入侵,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多次提出劝告、警告和抗议,但越南当局一概置之不理。中国政府忍无可忍,被迫进行自卫还击。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边防部队奉命对越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此次作战历时28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先后攻克了越南的谅山、高平、老街3个省会和17个县、市(镇),摧毁了越南在其北部地区针对我国构筑的大量军事设施。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在完成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后,于3月16日全部撤回国内。此次自卫还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地区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取得了重大胜利。
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完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任务撤军后,越南军队又开始在中越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继续严重地威胁着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为了严惩侵略者,保卫祖国领土和边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民解放军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从1984年5月起,奉命再次进行反击入侵越军作战。此后至1986年,云南边防部队先后取得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等地区反击入侵越军作战的胜利,对入侵的越军给予应有的惩罚。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奉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作战,不但维护了边境安全,确保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为后来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长治久安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六)维护祖国统一,遏制分裂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各种敌对势力分裂国家领土和主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神圣的使命。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狂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强了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从1995年开始,举行过多次针对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其间有导弹试射,也有三军联合渡海登岛演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1996年期间进行的一系列军事演习。
1996年3月,面对台湾当局继续恶化两岸关系的举动,为进一步显示中国人民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决心,人民解放军奉命在东南沿海相继举行一系列军事演习。3月8-15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在东海和南海海域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训练。以4发导弹全部命中目标的佳绩,圆满地完成了地对地导弹向东海和南海海域的发射训练任务。人民解放军空军和海军于3月12-20日在东海和南海海域、空域先后进行海空实弹演习。这是一次气势磅礴的诸兵种联合作战实兵实弹演习,先进的战机、舰艇、导弹、电子战装备在演习中密切协同,显示出强大的空中、海上打击威力。3月18-25日,人民解放军南京战区在台湾海峡北部西侧,进行陆海空的联合演习。这次演习从争夺制海、制空权到快速装载航渡,从装甲集群抢滩登岛到空、机降部队垂直登陆,从多层次火力突击到多路强击突破,从立体穿插分割到纵深越点攻击,充分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三军联合渡海登岛和山地作战的能力。这次演习的成功表明,通过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深化改革和严格刻苦训练,人民解放军海、空军这两个重要军种的现代化水平和现代条件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
此外,1999年9月上旬南京、广州战区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在浙东、粤东沿海举行了大规模的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实兵演习,显示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联合作战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2001年6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山岛举行登陆演习,约有10万部队参演。人民解放军加紧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并举行的一系列军事演习,极大地遏制了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的冒险活动,也震慑了支持纵容“台独”冒险活动的国外敌对势力。中国人民解放军抓紧进行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确保“一个中国”的框架得以保持,促使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得到稳定,加上我们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正确对台政策,逐渐夺回了两岸关系的战略主动权,避免了因“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正常进行。
三、维护世界和平,拓展国家利益
中国在1954年4月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国际政治的独特贡献,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倡导的新安全观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又一个重要贡献。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八个字,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互信是新安全观的基础,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新安全观是中国在和平发展的实践中提出来的,也是在和平发展中加以实践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一)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善国际环境。对外军事交往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改善国家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建国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与苏联军队之间的合作促使我军的正规化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进步,后来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苏联在中苏边界陈兵百万,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两国军事关系也随之转为对抗。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发展,我国的对外军事交往在广度、深度方面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我军首先加强巩固了同周边以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军事友好关系。中国与朝鲜、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印尼、菲律宾、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国家的军事交往逐步加强,扩大了合作的领域,加强了国家间友好关系。其次,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军事交往发展迅速。中国与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军事交往全面得以展开,无论是高层代表团互访,还是军事技术合作武器装备采购方面都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全面发展。中美正式建交后,双方建立大使馆,并在各自的使馆里建立了武官处。与两国政治关系水平相适应,两国军事关系也得到平稳发展。自从1978年法国派军舰访问上海以后,许多国家都相继派军舰访华,先后有英国、澳大利亚、瑞典、葡萄牙、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荷兰、巴基斯坦等国的军舰访问,形成了一个外国军舰访问的高潮。恢复与苏联的军事交往也是我国对外战略的一个重大举措。1989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来华访问的苏联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高级会晤。邓小平指出:“我们这次会晤,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中苏两国高级会晤标志着中苏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终于从长期对立中摆脱出来。随着中苏关系正常化,两国军事关系也逐步恢复。
我们在打开大门欢迎外国军事代表团和军舰来华访问的同时,也派出了不少军事代表团组出国回访或访问。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派学者出席国际军事会议,派军队文艺体育代表团参加比赛或友好演出。
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人民海军的角色尤其值得一提。在国际上,军舰被称为是“浮动的国土”, 海军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我人民海军多次派出军舰出访,在促进友好关系的同时,也锻炼了远洋航行和海上执行任务的能力。从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由东海舰队司令员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三国,到2002年5月-9月23日,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率领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和“太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完成了中国海军历史上首次环球远航的征程,是人民海军建设史上的飞跃,也是对外军事友好交往中值得记忆的事件。其间,中国海军的舰艇友好航迹遍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共访问数十个国家,传播了友谊,促进了与各国军队与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开展多层次的对外军事学术交往。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我军先后向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派出代表团考察这些国家军队训练体制、战术训练和军事教育训练思想,并参观了一些技术、战术科目。与此同时,我们也派出各种专业团组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借鉴了不少国外经验,扩大了我军的影响,促进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我们还向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巴基斯坦、孟加拉、泰国、科威特等国派出了军事留学人员200多名,同时接受了来自亚、非、拉美和欧洲地区有关国家的近千名军事留学及各类培训人员。
(三)增强军事透明度,促进战略互信。军队和军事行动有别于其他群体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秘密性。而通过交流展示军事透明度,则是在冷战后各国之间增强战略互信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逐步展开,军队对外开放也积极谨慎地进行,人民解放军首先开放了一些部队和院校,供国外来访者参观,同时也逐渐开放了一些军事演习和表演项目,组织各国军事代表团和武官观看。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2003年8月25日,来自15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在内蒙古朱日和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观摩了北京军区“北剑0308”装甲旅纵深突击作战演习。这是中国军队首次邀请外军观摩实兵军事演习,首次开放中国军队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组织15个国家军事观察员观摩中国军队演习,是为了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加强中国军队与外军的交往,增进与各国军队的友谊和相互信任,对中国军队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将起到积极作用。
2004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对外展示军事演习——“铁拳——2004”实兵实弹演习。文莱武装部队司令、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以及柬埔寨、印度、印尼、哈萨克斯塔、老挝、马来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俄罗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越南等16国共计60余名军队领导和军方人员观摩了此次军事演习。作为人民解放军对外展示规模最大、来宾层次最高、人数最多的一次军事演习,“铁拳—2004”集中体现了我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军事演习充分表达了人民解放军同周边国家军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真诚愿望,对加强人民解放军与周边国家军队的务实军事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与信任以及推进地区安全合作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2005年9月27日,北京军区在位于大漠腹地的北京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行“北剑-2005”军事演习。北京军区所属的2个装甲师担负了这场演习的任务。来自朝鲜、巴基斯坦、印度、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以色列、蒙古、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的空降兵和装甲师(旅)长以及相关国家驻华大使馆武官等40多人到现场观摩了演习。这次演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展示规模最大、来宾最多的一次军事演习。此次演习充分展示了人民解放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与外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巩固与增强了双边军事互信。
(四)扬威亚丁湾,为世界和平提供“公共产品”。2008年12月26日是人民海军发展史上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也是中国军队走向世界的一个新开端。由海军南海舰队2艘驱逐舰和1艘综合补给船组成的编队从三亚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中国政府派遣海军舰艇打击海盗,保护中国船舶、人员安全并保护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运送人道主义物资船舶安全的任务。在历时三个多月的护航任务中,我海军编队官兵多次挫败了海盗对途经船只的威胁,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并展示了良好的国际形象。第二批护航编队已经展开护航任务,中国海军在索马里和亚丁湾海域“展示旗帜”,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这次行动本身,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意味着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正在履行自己对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承诺,正在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也向世界展示,正在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运用自己的军事力量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奉行侵略别的国家“炮舰政策”,更不是凭借军事力量进行扩张谋求私利。
四、富国强军统筹,促进民族复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军队除继续完成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外,并担负起保卫人民共和国的光荣职责。同时军队自身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即由单一的陆军逐步向包括海、空军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发展的时期。早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胜利结束渡江战役的时候,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在江苏省白马庙组成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关,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4月23日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纪念日。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正式成立,肖劲光任司令员,从此正式开始人民海军的各项组建工作。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肖华任政治委员。之后先后组建了铁道兵、炮兵、基建工程兵、防化学兵、装甲兵等兵种司令部,后来又分别撤销合并到解放军总部机关之内。此外,还先后组建了解放军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和后勤学院,并于1985年合并组建了国防大学。1966年6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第二炮兵领导机关,当年7月1日,第二炮兵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向守志任司令员,李天焕任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成为军兵种齐全、各种培训院校配套的现代军事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安全形势始终十分严峻,军队建设始终是以面对战争、应对战争和预防战争为基点。建国后,百废待兴,饱经战争摧残的中华民族亟待经济的复兴,人民渴望安居乐业。但是美帝国主义又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国家的生存安全又再次面临严峻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建设又服从于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我国曾经有过一段恢复国民经济的时期。但是,就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来讲,我们党和政府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完全实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同志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但其基本思想是,不是战争引起革命,就是革命制止战争。毛泽东对时代特征的判断基本上继承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论断。所以全党、全国和全军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着准备抵御外敌对我国的大规模军事入侵,甚至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后,面对前苏联严重军事威胁情况下,在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投入过多,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投入,影响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了整体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协调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基于这一基本路线,邓小平明确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建设大局,先把经济搞上去,再拿出更多的资金、人力、物力发展军队武器装备。1985年6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大家很关心军队的建设,关心军队装备的现代化,这个问题也涉及大局。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只有三个现代化了?但是,四化总得有先有后。军队装备真正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了比较好的基础才有可能。所以,我们要忍耐几年。”邓小平这一重要论断,是确保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军队建设大局能够长期协调发展的历史性的战略性决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队要忍耐”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国家对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投入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同时把许多军队的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转为民用或军民两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97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战略,做出了21世纪分三个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国家建设的总体进程之中。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相应的规划,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长远发展战略,以利从总体上把握好国防和军队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
1997年底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到2010年,用十几年时间,努力实现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的各项要求,主要解决好军队的规模、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问题,为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第二步,到2020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军费的相应增加,加快我军质量建设的步伐,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第三步,再经过30年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国情、军情与时代要求相统一的战略构想,也是一个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展战略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配套的战略构想。
进入新世纪后,胡锦涛主席又为人民解放军提出了新阶段新的使命,强调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和平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富国强军提到了全新的时代高度,这不单单是涉及经济建设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关系问题,而且是中华民族实现整体腾飞的总体要求。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的方针,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国家总体建设的大系统之中,在国家发展战略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和设计国防与军队建设布局,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现代化的战略全局之中。
放眼未来,中国的国防事业与军队建设将以更加高深的战略视角、更加宽广的领域、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合作事务。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信息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永远坚持防御军事战略的文明之师和威武之师,一支积极参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义之师,将是中国和平发展伟大事业的可靠保卫者,也是地区与世界和平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