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应该免费看?
2009-10-30
“向祖国汇报——庆祝新中国六十华诞电影展映系列活动”9月24日在北京正式启动。全国上千万农村观众免费和城市观众一起欣赏到《建国大业》等多部精彩的国产电影。
此前,有网友提出了“免票论”,道理很简单,免费放映彰显众明星和中影集团的爱国心,否则,利用爱国热情集结明星免费出演,又让国人买高价票进电影院,这有点不厚道。当然,免费放映更易让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理由自然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抓住公众的心弦,如今,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回应,也是对公众期待的满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以《建国大业》为例,之所以能拥有众多明星,对票房的考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实,在“4.5亿票房”的诱人目标下,在云集172位一线华人明星“史上最牛献礼大片”的光环中,我们已经很难分清什么是商业片和献礼片的界限,什么是金钱和爱国的分水岭。也正是如此,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更深层次的观察可以发现,当下的商业片和献礼片早已混淆,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可以说“主旋律”成了摆脱羁绊和指责的通行话语,隐藏其后的利益追逐总是若隐若现。那么,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可以说是对商业利益的有限度突围。之所以说是“有限度”,在于这种做法还有待延伸。
整个中国电影的制作与发行,都已经纳入到了市场运作之中。一部影片的制作,除了希望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外,对制作厂家而言,更重要的是期待它的市场回报,负载着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话语的“主旋律”电影也不例外。在制度与文化双重转型下的主旋律电影,如果继续沿用泛政治化的叙事模式,以说教的面孔出现,必然会处于尴尬的境地。因此,主旋律电影的制作者们开始变换叙事策略,逐渐形成了将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与商业电影策略结合起来的追求。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就有助于主旋律的回归。
不能以爱国的名义赚取公众的注意力,同时,行攫取商业利益之实。这就要求游走在政治和商业之间的“主旋律”影片进行突围,尤其是对商业利益保卫圈的突围。农民享受国家买单的免费电影大片《建国大业》仅仅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