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堂“成功”的整合课说开去

2009-10-2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成功雨点动画

秦 斌

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

这是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一首充满童趣和想象的儿童诗。在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某教师一开始就通过多媒体逐一动态演示了雨点“在池塘睡觉”、“在小溪散步”、“在江河奔跑”、“在海洋跳跃”的画面。继而,问学生:“假如你也是小雨点,你会到哪里去?做什么?请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很多,诸如:雨点落到雨伞上,在雨伞上打滚儿;雨点落到脸上,在脸上亲了一口;雨点落到柳树上,柳树长出了嫩芽;雨点落到池塘里,唤醒了小青蛙……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描述得都很美。课后,听课教师纷纷称赞“这是一节成功的整合课”。果真如此吗?

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出发点确实是好的,但是课件出示的时机和把握的“度”确实值得商榷。

好的语文课首先应该给学生联系实际解读文本的自由。不可否认,美轮美奂的动画确实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但动画过早地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倒先入为主,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想象和独特体验,禁锢了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和补充。

时下,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儿。教师只要操纵鼠标,一个涵盖了教案、板书、教材的“全能”课件便让人目不暇接了。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为自己的课“锦上添花”。未曾料到,不少教师在本来用几句话、几张图片或简单的体态语,就能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地方,也非得用多媒体。在我看来,与其锦上添花,一味追求直观性,追求缤纷华丽的效果,倒不如在准确把握学科本质特点的基础上,寻找最佳的整合时机,踩准最佳的整合契合点,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一、寻找最佳的整合时机

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鹅》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声音、形象以及动作等。受课堂条件所限,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说明是不易表述的。多媒体教学却正好适合于表现这些丰富的信息。我使用课件的大致过程如下:(1)在讲“曲项”一词时,出示动画:一只大白鹅浮在水面上,不断地伸脖子。(2)在讲“曲项向天歌”时,在前一个动画的基础上,又合成鹅叫的声音效果。(3)讲解“白毛”一词时,出示一幅静止的大白鹅浮在水面上的图片,突出其白色的羽毛。(4)在讲“白毛浮绿水”这句诗时,出示一只大白鹅浮在碧波粼粼的水面上,突出鹅悠闲的神态,配合引导学生观察水、鹅毛的颜色对比以及鹅的悠然动作。(5)在讲“红掌”一词时,出示白鹅挥动红色的脚掌向前划水的动画,同时配以鹅拨水的哗哗声。(6)整体讲解这首诗时,出示了一幅动画:亭台楼榭,杨柳依依,岸边一老翁笑眯眯地捋着胡子,一小孩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着的大白鹅抛撒谷粒。画面清新而又富有意趣。

使用课件时,我都是在图片、动画显示的适当时机,在屏幕上显示出相应的生字词以及诗句。整个过程文图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既渲染了气氛,又营造了原诗的意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了知识,理解了诗意,强化了记忆。

二、找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在探究过程中,我发现要使多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关键是要找到两者之间有效的契合点。

课前预习,调动兴趣的“切入点”。预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草原》前,我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草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制作成PPT电子文稿在课前演示。学生制作的电子文稿中,那些精美的插图、生动有趣的解说词,构成了一篇篇既充满情趣又涵盖语文知识的电子读物。课文还没教,学生就已经达到“热身”的效果。

发挥优势,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重点和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全方位感知各种信息,准确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梅花魂》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要求学生自学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既是教学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对此,我做了如下设计: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时,我适时播放“梅花在风雪中竞相开放”的场景,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到一种激昂向上的情境之中。当深入了解梅花的品格特点后,我让学生观看外祖父郑重地送给“我”墨梅图的动人情景,亲耳听到外祖父对小外孙女说的话。这种声情并茂的方式,使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变得格外顺畅。

人机互动,开启探究的“主动点”。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罗万象的事物、如诗如画的盛景等,有选择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在人机互动中,自由选择、自由对话、自主创新,并通过事物色和光的变化发展去获得知识。

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我在课前放手让学生从网上搜集有关威尼斯的风光、威尼斯的河道、威尼斯小艇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样子等图文资料。一上课就将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请他们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威尼斯。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来介绍。同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动画效果,朗读重点段落,圈划重点词,逐步体会小艇“长”、“窄”、“深”、“轻快灵活”等特点,自然将学生转变到积极主动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主体位置上来。

内外结合,延伸学习的“拓展点”。语文是一门需要积累的学科。根据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与交互性的特点,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并加工信息,扩展语文教学空间、时间和信息量的外延,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我要求学生上网搜集大量有关地球被污染毁坏的图片资料及文字资料,加工后写成调查报告,或制作成网页在班级内交流或传送到网上。

三、追求更有效的整合

1.整合应是融合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凑合。其一,教师教学理念要与多媒体理论相融合。多媒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平台,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摆脱出来,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其二,要使多媒体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其三,多媒体教学要与学生实际情况相融合。多媒体与语文课程整合后,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整合能否顺利进行。在进行整合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这是整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2.整合要讲实效

多媒体与语文学科整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在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上热热闹闹,要讲究实际效果。其一,要采取相宜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来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使学生学得活、学得好、得益多。其二,要使学生感兴趣。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活动,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以保证学生爱学、善学、乐学。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了,学习的劲头就足了,自觉性就强了,学习效果自然会好了。其三,要及时搞好调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予以指导、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安徽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

猜你喜欢

成功雨点动画
周袓毅雨点釉艺术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雨点会说话
我的动画梦
雨点落下来
谈中学生的人生成功
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后进生学习初中数学的自信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