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危机引发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再思考

2009-10-29李海莲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年17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李海莲 邱 敏

[收稿日期]2009-01-18

[摘 要]本文以现时的热点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为契机,通过详细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从内部控制的视角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及风险防范。

[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要素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7.006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7-0019-03

一、引 言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以花旗、美林、瑞银、AIG(美国国际集团)、百仕通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将矛头直指公允价值会计,声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在次贷危机中按公允价值对ABS(资产支持证券)、MBS(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CDO(抵押债务债券)等次债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天文数字般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的心理,造成恐慌性抛售持有次债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风潮。这种非理性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降低次债产品的风险暴露,使本已脆弱不堪的次债产品市场濒临崩溃。公允价值会计这种独特的反馈效应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在次贷危机中推波助澜。随着金融危机破坏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提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过于草率;有人认为应该停止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以避免下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到来。

次贷及次贷证券化是次贷危机酝酿的温床,金融机构将证券化产品与不断上涨的住房市场相结合,使与住房贷款(特别是次级住房贷款)相关的证券化产品发展更为迅猛。从现象上看,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为应对经济衰退,各主要经济体央行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还伴随大规模的日元套利交易、杆杠交易、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战略,石油美元的膨胀和金融工具衍生品业务的迅速发展,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金融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和流动性结构不均衡——金融资产过度集中在美元资产、美国市场和美国模式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宏观背景。严重低估系统风险导致的风险监管力度过松,美国过度相信其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完善的金融产品以及过度依赖于其金融市场的自我调控机制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鉴于此,本文在前人对公允价值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通过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对如何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缺陷和实务运用缺陷

1崩砺廴毕莳

公允价值定义的潜在含义包括公平交易、自愿、熟悉情况等因素,这需要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设(苛刻的前提)——完全理性、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完全信息作为理论支撑点。公允价值计量的目标是在缺少真实交易下为资产和负债估计交易价格予以计量,因此,这种估计是参照假象的交易来确定的。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是活跃的交易市场以及会计人员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2004年9月27日FASB的建议稿“公允价值计量”中把活跃市场定义为牌价能够迅速获得并定期提供的市场。能够迅速获得,意味着价格信息普遍可得到;定期提供,意味着交易频率是以在持续的基础上提供牌价信息。公允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 这就使得公允价值演变为一种效用价值。但是,同一事物的效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很大,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

历史成本计量的可靠性由可核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构成,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性由预测值、反馈值和及时性构成。公允价值在概念上作为平行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计量模式的又一计量模式存在,但在原理上是涵盖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和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等的一种复合的计量模式,这一点目前在会计界已得到一致认可。但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实践理论与理论的不一致,即在实际应用中则是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进行近似市场定价的方式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会计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2笔滴裨擞萌毕莳

第一,公允价值作为一种理想的计价基准,其在理论上的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公允价值获取方法的可靠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第二,会计人员素质和监督约束机制的欠缺,将会是公允价值运用推广的瓶颈,将会使公允价值计量朝着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方向迈进,进而引发一系列的金融问题。

第三,制度本身的漏洞是制度运行失灵的主要原因。公允价值在其理论上是一种完美的计量模式,是其他计量模式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但是,在实务运用中却缺少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和指南,全面、统一地规范和指导公允价值计量问题,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操作性。并且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披露问题和评估机构及专业评估技术的运作等没有进行制度上的规范。

三、从内部控制的视角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有十大理论基础。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戴维•泰迪2008年10月9日在北京表示:“公允价值仍是当前不可替代的资产价值计量方法,有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本情况。”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仍然是未来的趋势,其中一个关键挑战是改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框架,以加强市场约束和促进金融稳定。

会计造假、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无必然联系,会计界也不会因此而放慢推广公允价值计量的步伐,如果硬要从公允价值身上找金融危机的原因的话,只能归在与公允价值运用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国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最早定义内部控制的是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和美联储发布的《独立公共会计师对会计报表的审查》。内部控制要素是随着内部控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完成的,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8年5月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内部控制。该审计准则公告(SAS 55)定义的内部控制结构称为“三要素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控制程序。

(2)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内部控制框架,1996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全面接受COSO报告内容。1996年第78号公告(SAS 78)定义的内部控制称为“五要素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3)2004年年底,COSO委员会在1992年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的相关要求,发起建立一个概念性的、适当的风险管理框架的计划:《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简称ERM),这一框架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新发展。ERM框架对其构成要素做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将其演变成“八要素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我国国内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尚处于建设初期阶段。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下面结合我国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内部环境和风险评估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

第一,把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环境列入内部控制内部环境管理范围内。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司治理结构。随着公允价值在会计领域运用深度和广度的延续,必须加快具体准则的制定步伐,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②内外部审计结合。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③人力资源。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操守和专业水平。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采用“萝卜加大棒”的政策来根除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第二,把公允价值运用可能存在的风险列入内部控制风险评估范围内。具体表现为:①宏观调控对于保证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是必要的,不能过分信赖并依赖于市场的调控。不管金融工具的价格如何变化,其历史成本数据必须记录和保留,以加强公允价值取得的可靠性。②在不同领域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时,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并充分考虑市场的成熟度。当企业开展风险评估时,应当能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无法确定公允价值计量运用风险的领域,应延缓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③加强公司的专项治理特别是风险管理,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在会计政策有重大变更时。

主要参考文献

[1]雷曜贝未危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豹

[2]谢诗芬奔壑导屏康南种岛凸允价值[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豹

[4]王晨杰薄叭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启示[J].内蒙古统计,2008(2):12-13豹

[5]韦丽青惫允价值计量运用的难点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8 (10).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金融危机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成因比较和发展趋势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回顾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