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课件制作
2009-10-29王洪青
王洪青
《黄山奇石》一文惟妙惟肖地描绘了黄山几块奇石的形态、名称,可让小学生感受到大自然那鬼斧神工般的魅力,教育他们从小热爱我国的大好河山。为了加强学生对黄山奇石的感性认识,笔者从网上下载许多黄山奇石的图片,尤其是课文中提到的几幅更是经过精心的筛选,将这些图片和课文相结合制成一个课件进行教学(课件整体效果如图1所示),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笔者现将课件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1 准备素材
打开Windows自带的“录音机”,对它进行适当的设置后,按下“录制”按钮,自己对着耳机的话筒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录制完成后将声音文件保存备用。
上网搜索“黄山奇石图片”,或输入某一奇石的名字(如天狗望月、金鸡叫天都、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进行详细搜索,将满意的图片下载下来保存备用。
2 设置场景
1)打开Flash8软件,新建一个文档,文档“大小”设置为800 px×500 px;“背景色”设置为粉色。连续插入5个新图层,自下而上分别命名为“背景”“元件”“遮布”“标题”“按钮”“as”,在各图层的第30帧插入帧。执行“文件/导入/导入到库”命令,选择事先准备的配音和图片文件,将它们全部导入到“库”中。
2)单击“背景”层的第1帧,将“库”中的“梦笔生花”奇石图片拖入舞台中央,相对于舞台匹配宽和高。选中该图片,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转化为元件”命令,将图片转化为影片剪辑元件。在第10帧插入关键帧,单击图片,调整“属性”面板中“颜色”的“Alpha(透明度)”为20%,锁定该图层。
3)单击“元件”层的第1帧,分别在第10、20、3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在“遮布”层的第1帧,用“矩形工具”绘制800 px×500 px、1 524 px×1 076 px两个无填充色的矩形,两矩形之间填充深灰色,作为舞台的“遮布”;在“标题”层的第1帧,用“文本工具”输入标题文字“黄山奇石”;从“公用库”中找4个长方形按钮置于“按钮”层的第1帧,为按钮分别添加标注文字“封面”“看图学文”“奇石欣赏”“生字教学”,为各按钮分别添加跳转第1、10、20、30帧动作命令;在“as”层的第10、20、30帧插入空白关键帧,为第1、10、20、30帧添加“stop();”动作命令。
3 制作元件
需要分别制作“看图学文”“奇石欣赏”“生字教学”3个影片剪辑元件,分别放在“场景1”的“元件”层的第10、20、30帧上。在“奇石欣赏”元件的每1帧放一幅黄山奇石图片并标明其名称,从“公用库”中拖出一个椭圆形“按钮”放在“图层2”,为该按钮添加跳转到下一帧命令。在“生字教学”元件的第1帧输入该课的带拼音的生字。“看图学文”元件实现的效果:随着课文朗读的配音,窗口左侧的文字逐渐向上滚动,形成滚动字幕;随着文章故事情节的进展,窗口右侧的图片不断变化,文字和图片相互呼应。该元件的制作较为复杂,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1)“看图学文”元件窗口插入3个新图层,自下而上命名为“文本”“蒙板”“配音”“图片”,单击“配音”层的第1帧,将“库”中声音文件拖入舞台,将“属性”面板的“同步”设置为“数据流”,将该图层的帧延长至配音结束,共1 236帧。将其他图层也延长至1 236帧。
2)在“文本”层的第1帧输入课文的全文文字,文本只占据舞台的左半部。在该层“时间轴”的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在第1 236帧插入关键帧。将第1帧的文本的起始位置调整至舞台下方,将第1 236帧的文本的结束位置调整至舞台中央。
3)在“蒙板”层的第1帧绘制一个任意填充色的348 px×342 px的矩形,在该层“时间轴”的第1帧,单击鼠标右键选择“遮罩层”命令。
4)按键盘上的“Enter”键,播放元件。每当课文描述完一块奇石时,在此按一下该键,停止播放,并在“图片”层指针停留位置插入1个空白关键帧,如此不断进行,直至1 236帧。分别单击每一空白关键帧,将“库”中与课文内容对应的一幅奇石图片拖出,调整大小后放到舞台右半部即可。
到此为止,课件制作完毕,保存文件。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鸦鸿桥东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