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
2009-10-29邱永峰
邱永峰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以其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强大的教学交互功能、可扩展的知识信息链接和方便自由的自主性学习特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思维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性的知识传授和令人愉悦的陶冶融为一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以“媒”激趣,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强调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入新知,并提出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声音、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例如在“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中,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Flash动画——唐僧师徒分西瓜的故事,并把问题贯穿于情境动画之中。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1/4。”八戒听了不高兴,叫喊道:“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1/6,也得给我1/5。”悟空乐了,赶紧切了1/5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为什么比你们吃得少呢?”教师在动画播完后设疑:“你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并从新旧知识的矛盾中激发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
2 以“媒”助思,指导探究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生动直观地呈现或虚拟现实、放大细节,这样学生才能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便于开展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这一重点,笔者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4等份、8等份、16等份、32等份……),借助动画演示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演示使学生自己感受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相等,从而顺利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又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时,笔者充分发挥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用红色弧线闪烁演示,使学生建立起“一大格”的清晰表象,然后再数出钟面上有12大格。接着运用多媒体把钟面放大,用蓝色小方块逐个闪烁显示,帮助学生数出一大格里面有5小格,进而认识到钟面上有60小格。在探究时分关系时,笔者又通过课件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转一圈。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1小时=60分,从而轻易地化解本节的教学难点。
3 以“媒”促练,提高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要求“结合具体情境发现、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在练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多媒体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会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相关练习时,笔者设计具体情境:“学校操场长80米,宽50米,扩建时长和宽都增加了20米。”并运用多媒体演示操场扩建前后的示意图,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学生根据多媒体显示的扩建示意图,很容易提出问题:1)求扩建后操场的面积;2)求扩建后操场增加的面积。并能根据示意图正确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抽象的问题放置于具体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和现实性,并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认清问题的本质,能够顺利地解决问题。
根据多媒体的灵活性、生动性、交互性等特点,还可以设计趣味性较强的练习,以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克服练习的疲劳感。如在练习中可以设计“射门比赛”“砸金蛋”“小鸽子送信”等有趣的练习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练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信息资料,为学生创设愉悦生动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增强教学任务的互动,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曲屯镇齐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