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09-10-29郭绍柱
郭绍柱
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感官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借助电教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一堂课有个好开头,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强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古诗《凉州词》,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由近及远地眺望蜿蜒曲折、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伸向远方,迤逦飞上云端。而一座孤零零的城堡却坐落在黄河两岸的崇山峻岭之间。为导入后两句诗句的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 运用电教媒体,驱除课文疑难
课文重点部分的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内容的。因此,重点段的词句往往牵动全篇。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是低年级课文,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上有困难。笔者利用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突破难关。例如,在讲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依赖于种子上的小毛”这一句话时,使用了课件。先在屏幕上显示整株蒲公英让学生有全面的认识,然后一颗蒲公英种子飞扬出去,随即种子放大,蓬蓬松松的毛儿清晰可见。蒲公英又靠什么飞翔?一阵微风吹来,蒲公英种子随着悠扬的音乐一颗一颗出发,重点词“纷纷出发”在屏幕上出现。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化静止为动态,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阅读重点,要求儿童对课文有深切的了解,这种深细的阅读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录像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让学生尽情欣赏。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做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教师的穿插点拨,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读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霓裳飘忽的动态的柔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的庄重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3 借助电教媒体,激发产生写作欲望
学习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培养学生从听到说,从阅读、理解课文到运用和写作,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领会中过渡到对图画的解决,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自己的口头、笔头作文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愫,产生写作的欲望。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画,展开想象,使作文课更富想象,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如在教学课后小练笔“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这一内容时,笔者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给学生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可是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笔者选用《大白鹅》的录像片。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大白鹅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的观察。播放录像时,关掉配乐,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强调观察顺序,在观察大白鹅的头部时,出示单幅投影片,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学生观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颜色、形状。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生活习性。学生在观察完各部分后,把录像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并让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即口头作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训练的目的。学生练习说明白后即可动笔写下来。
总之,教学过程中,形式多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一块黑板一支笔,—个先生一张嘴”的授课模式,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崭新的视听氛围之中,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起到妙不可言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杨各庄镇曲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