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2009-10-29杨振刚
杨振刚
1 前言
体育教学必须冲破各种障碍,走出传统教育误区,改变过去的“教师中心”,而转向“学生主体”的教育轨道上来。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教育作初步探讨。
2 改变教学观念,确立学生主体要素的地位
当前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个现象,就是教师只着重于传授知识技能,以教师讲解指导为主,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将技评和达标两个枷锁强加于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练习地位,教师成为主导者。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起参谋和顾问的作用,变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积极的探索性学习,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心主体。学生是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成长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特别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的高中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主体是自己。主要任务是智慧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实践。现在的新课改就是学生的健康第一,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绝不意味着可以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放松课堂纪律,而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根据学习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发展和完善自我。
3 变换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自练能力
根据新课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维健康观,围绕学生发展需要,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角度来考虑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而不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收器去安排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拓宽知识面,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3.1 采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我锻炼能力“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同班同学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地设计教案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使不同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应有的发挥,从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把同班学生分成“好、中、差”3个层次。然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许多高中学生认为田径课都是枯燥无味的内容,只不过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复。而田径中的跑跳是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为此,可把田径中的跑、跳、投内容演变成游戏或比赛的形式。如在快速跑教学中,设计3个不同距离(45 m、47 m、50 m)进行接力比赛,这样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又如,在耐力跑的弯道跑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设计分层教学,以田径场道差区分各层次学生的训练目的。上等生跑第三道,中等生跑第二道,差生跑第一道,每组跑2圈,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这种方法使学生在紧张而快乐中完成练习,提高对跑的兴趣。同样,在设计篮球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球时,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好、中、差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方法,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比赛,使个人技术在比赛中得到合理的运用。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好、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教师又可着重对差生进行辅导。这样区别对待,树立了差生的学习信心和练习兴趣。采用这种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上体育课的快乐。
3.2 引导学生善思勤想,使学生掌握方法,做到“会学”,培养创造能力因为“学生”是有限的,“会学”是无限的。“自主、合作、探究”也正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合理安排,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首先让学生动脑多想,建立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勇于实践。如在武术教学时,可根据武术图解及电化教学,学习成套动作,教师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纠正,学生在学习后也可分组讨论。如在健美操教学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在单组动作基础上,要求学生自行连接各组动作,动作顺序和连接动作可创编,使每个学生的套路不完全一样。其次是强化观察、善于发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方法观察动作,识别好坏、辨别正误。判断优劣。注意观察动作的前后顺序和重点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一起讨论,共同研究。这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想,体现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正如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自己对体育课中上单杠的感受:“在单杠练习刚开始的时候,面对单杠我总是心有余悸,不敢做动作,后来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开始积极练习。在练习中我逐渐感到:原来单杠练习并不很危险,动作也没有想象的那样难,只要按老师要求的动作要领去做,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就能很好地掌握。每当我成功地完成一个较难的动作时,心中就会有成就感。通过学习,使我对老师的一句话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不管什么事只要亲自去试了,就会发现它比你想象的容易得多。”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银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