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思考
2009-10-29孙爱平
孙爱平
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注重幼儿的生活经验,能从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挖掘开展数学教育活动的资源,让幼儿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笔者试从组织大班幼儿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出发,谈谈对数学教育生活化的认识和思考。
活动案例大班幼儿在开展“我们在春天里”主题活动中,对天气的变化产生兴趣,每天有好多幼儿收看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节目,晨间活动时,有些幼儿还模仿主持人,能较熟练地说出天气情况。为此,笔者为孩子们准备了两张旧挂历纸贴在墙上,让他们来记录天气情况。孩子们很认真,一个月下来没有一次遗漏的。有了这张丰富的天气情况记录表,笔者决定开展一次“关注天气预报”的数学教育活动,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一张天气预报统计表,根据天气标记图,晴、多云、阴、雨,用画画的方法对一个月来天气情况进行分类和统计,然后对各种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针对统计表,笔者向幼儿提出4个问题。1)和一共有几天?2)和一共有几天?3)比多几天?4)比少几天?最后要求幼儿逐一用算式表示出来。活动中,幼儿积极性非常高,他们看着自己的统计表,能很快地回答出答案,只是列算式时速度稍慢一些。
反省平日的数学教育,过分地突出和强调幼儿知识的接受和掌握,幼儿虽学到一些数学知识,却缺少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机会,感受不到数学的有趣和作用,同时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般也都是依赖教参进行。笔者认为,数学教育必须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幼儿从实际的生活情景中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数学教育的核心。
1 关注生活中的资源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途径应具有生活性,更多的是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而不是在数学情景中学习。”日常生活中包含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教育,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关注幼儿生活的同时,更要关注幼儿开展的各项活动,要善于从幼儿的活动中挖掘教育资料,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和思考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数学现象,从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如把前文提及的天气预报图作为一种现有的数学教育资源,让幼儿在观察、比较、分类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多、少的概念。由于天气预报记录图是幼儿自己在生活中的积累,因此,活动中他们非常投入,兴趣也非常高,在回答问题时,能自然地结合统计表进行思考,能力强的幼儿还能很快地用算式表达出来。比起平时利用直观教具、图示讲解和操作,幼儿的接受力和理解力要鲜活得多。
2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是幼儿获得数学启蒙知识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把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融入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如笔者抓住幼儿喜欢逛超市的特点,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在实际的购物情景中,他们需要调动很多的经验,需要思考很多现实的问题,如要学会看价格标记,还要学习钱币的一些简单的运算方法。每个孩子只有5元钱,用5元钱要想买3样东西该怎么办?这时,孩子们看清价格标记的同时就需运用运算的方法来解决。购物结束后,笔者给幼儿提出更大的挑战,首先让幼儿讲讲自己买了哪些物品,然后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记录时要求幼儿算一算一共买了几样东西,一共用了多少钱,还剩下多少钱。在从购物到记录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很好地运用10以内加减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如碰到购买的商品是2元5角和1元5角,孩子们就会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教师2个5角就是一元。在这种实际的生活中学习,孩子们觉得生动有趣,不仅初步学会钱币的运算方法,而且也学会交往、合作等技能。
3 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
符合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内容,才能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感和成功感。因此,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师预设的还是幼儿生成的活动,都应拓宽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能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其他领域的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允许幼儿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操作。前文提及的活动就是在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开展的,显示了一定的亲和力。因此,活动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原有的数学活动相比较,生活化的数学教育使教师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换。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注重课程的开放与生成,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按幼儿自己的方式来开展活动。如幼儿在超市购物的过程中,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任选商品,不管钱币够与否,教师对幼儿不加干涉,只是在幼儿出现困难求助时,加以适当的指导与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小河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