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09-10-29黄海云
黄海云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内各种因素的集合。它是由课堂空间、课堂师生人际关系、课堂生活质量和课堂氛围等因素构成的课堂生活情景。开放型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新思想,即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这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1.1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达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必须先打破教学内容的封闭性,体现更新,再灵活施教。因此,笔者根据学生和教材内容的特点重新组织教材,大胆尝试跳出教材,达到教学内容开放,使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学习起来更轻松。如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 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单一地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同时又训练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获取新知识的成功感。
1.2 设置问题多元化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是教学的首要目的,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努力设计一个好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求知欲就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好问题是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或提供材料,设置问题多元化,尽可能使学生投入到多向思维,直到问题解决。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
1)条件不唯一。学生对题目先从不同角度补上条件,然后解答。这种训练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较为常见。如某工厂今年八月份生产机器360台,七、八月份共生产机器多少台?要求补充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此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解答出结果。
2)问题不唯一。也就是使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得出不同的答案。如由已知“鸡15只、兔10只”可以提出不同的多个问题,分别列式求出鸡、兔之间的和、差、倍、比关系。
3)条件、问题都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条件,根据所选的条件补充合适的问题,从而得出相应的解答。例如:六年级(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学生可补充如下问题: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4个要素,一是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指观察、思维、记忆、想象等心理内部活动的技能),四是学习方法。过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2.1 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低年级培养学生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笔者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时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粗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等时注意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会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述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中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的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去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2 重视充分表露并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应试教学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学生的“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 结语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新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