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文不再可怕

2009-10-29王亚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2期
关键词:管仲习作创作

王亚萍

多年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顽症是令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而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很有必要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作文变得可爱。

1 体验生活,用心感受

面对我们身边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什么学生却熟视无睹、无话可说呢?关键是学生没有用心地感受生活,或者说他们在体验生活时没有深刻地思索,不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和一颗对生活敏锐的心。这种情况下写出的作文怎么能具有灵性呢?所以教师的责任是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教会他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从而发现平凡事物中所包蕴的哲理,感悟点滴小事中所映射的精彩,使他们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和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笔者会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读一些哲理深刻的精品短文,然后结合实际展开讨论。在他们面红耳赤的各抒已见中,从他们发光的小眼中,会看到他们幼小的心灵在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吸收一道道美味的心灵鸡汤。于是,他们身边原本平淡无奇的每一件小事都变得那么有味道,他们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起来。何愁笔下不会流露真情实感呢?

2 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因此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读课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大量地接触课外文章,使他们对写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拥有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将积累得材料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3 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4 多点赏识,少点批评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众所周知,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牙看中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牙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重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教师也应多给予赞赏,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笔者在讲评作文时,让每个学生把老师标的好段、好句甚至好词都大声地读出来,并编印进《班级作文浪花》月刊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下次作文他们会千方百计写得更好。

5 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笔者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作文亮点》,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叫好,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让作文从“可怕”变为“可爱”。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稷下小学)

猜你喜欢

管仲习作创作
管仲买鹿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
习作展示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