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语文课改实践的体会
2009-10-29丁彩珍
丁彩珍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全新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在全国推广的课改,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之光。
“标准”和“大纲”一样,肯定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进一步强调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走进语文教改课堂,就像一个初学游泳的人走进河里,只要不随波逐流,只要有不怕失败的勇气,虽然有可能被呛着,但在一次次尝试之后,终会尝到能在水中畅游的那份惊喜和惬意。做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才能适应新教材、适应新形势下的初中学生,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呢?
1)加强政治学习,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做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人民教师。通过学习、内省、慎独等多种方式,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像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样永保“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爱生如子、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本色,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思想基础。
2)加强文化学习,不断扩大知识储备,做一个知识多元化而且知识不断更新的语文教师。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方式,广泛涉猎各类知识,不断了解新观念、新教法,做一个学习型社会里的学习型教师,做一个不止“一桶水”,而是“有活水”的“一口井”的教师。这是当好一名语文教师的文化基础。
3)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学生,适应教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了作为前提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业务技能。
①精心准备教具、教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教具同样重要。
②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③导入新课,灵活多变、自然生动,做一个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语文教师。一首诗、一首歌、一个提问、一段表演……总之,选择适当的导课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并参与到语文课堂,带着求知的欲望积极地投身到语文课堂活动中。
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键,千万不能什么文章都从头到尾句句讲、段段讲,以求面面俱到。
⑤变学生客体为主体,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4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也可以收集某主题的歌曲、收集名言、看书、记日记、记读书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短剧、进行辩论等。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
⑥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把“教育公平”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有点自卑,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遗忘的角落。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当成课堂的宠儿,而“后进生”则只好坐冷板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的权利,教师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每人读一句、一段课文,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每人说一个名人、一句名言,每人说一句成语、一句诗,每人讲一个短故事,每人出一个作文题……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唱一唱,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⑦注重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一个努力集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比学生家长、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有德育目标、德育渗透,只有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语文科“以人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知道怎样做人的语文教师,才是最棒的语文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作者单位:河北省玉田县亮甲店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