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2009-10-29刘恩柱
刘恩柱
品德与社会课是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和思想品德的主要课程。如何开发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让小学生体验学习与参与的快乐,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 多层次开发教学资源
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搜集资料,完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丰满、充盈。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使他们交往、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笔者在讲“发展中家乡”时,先让学生调查爸爸、妈妈童年是怎样度过的,通过他们了解家乡的人们在衣食住行上的变化,感受到社会的飞速发展,把单调的讲解变成真真切切的感受,丰富教学资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高了。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丰富多彩,从个人的生活到集体的校园、社会生活,从个人的行为准则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规范,从为人处世、品格修养到尊老爱幼、拥军爱国……这其中包含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教师要发挥教材的优势,紧扣教材内容,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温暖学生的心灵,充盈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更有灵气,更体现其主体性,同样,也为其正确认识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基础。
2 创造生活的氛围
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只是被动地卷进课堂,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整个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搞形式,走过场而已。但是细想一下其中的原因:是课堂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没有意义。只有当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环境相碰撞的时候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所以我们要给学生创造那种他们看到的、听到的、生活过的氛围才能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3 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品德与社会课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让学生做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者,让他们体会到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学会欣赏生活是美好的,学习是快乐的,这样他们就会产生更持久的兴趣。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前进,在交流中得到快乐,在合作中得到尊重。这样他们才能有探究的热情,合作交流的兴趣。“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应该从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兴奋点上下工夫,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4 丰富多彩的参与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查、实践、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应有尽有,根据不同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与品德的学习。
5 关注学生本身,培养质疑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当前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在参与课堂活动时,难免会有让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而是要和他们平等对话,让他们在交流中受到启发。笔者教学“男生女生”时,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参与讨论各自眼中的男生、女生,把自己当成其中一员,不搞统一的标准,固定的结论。在讨论中从性别的差异,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回到本课的教学主题。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就是要让课堂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的进程,让学生参与的过程为课堂教学主流,避免学生的参与与教师的教的流程脱节。在这方面,教师要进行科学的预设,教师在准备教的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学,要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成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6 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与成功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要让学生体验参与的成功与成功的快乐。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提高他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教学“当我遇到困难”这一课时,教师组成“问题交换站”,把每位学生遇到的困难投入“交换站”,打乱顺序让每人抽出一个,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当灾难降临的时候”时,学生在现场模拟活动中,成功地进行了科学、有效的自救、互救。他们在享受成功的乐趣的同时,增强了自护本领、合作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把他们当做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体,去观照、宽容、锤炼他们,帮助他们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快乐,为他们学习成功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张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