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2009-10-29张艳玲
张艳玲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发现了孩子有创造力,认识了孩子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创造力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的振兴,教育界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重任。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成为创造性人才呢?
1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培养探索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和探索问题,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是多满足于“知其然”而少追究“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疑善问,大胆质疑,努力发现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多鼓励,从而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从敢于提问到善于提问。在丰富想象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不断提高他们的洞察力。
如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这一单元时,笔者先拿出一个长方体(已学过)和一个长方形问学生:这2个实物模型你们认识吗?是一样的吗?它们究竟有什么地方不同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就议论纷纷,然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这2个模型进行观察、触摸、比较,使他们饶有兴趣地了解了长方形,加深了长方形“面”和长方体“体”的区别,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启发大胆尝试,诱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数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只要做适当的点拨,解决好转折点,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改变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平行”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在学生牢固掌握平行线的概念及特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平行线的画法。汇报结果时,出现3种不同的答案:1)用尺子的2条边画平行线;2)凭眼睛估量;3)在已知直线上画一个直角,再在直角的另一端画一个直角。接着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准确简捷,大家都认为第3种方法好。这种画法同课本上的方法相比较易于操作而又简单明了,充分体现了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的创造精神。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新发现,运用容忍暧昧教学策略,使其思维得到灵活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进行启发:能否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它的面积呢?学生动手操作(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第一种方法很快诞生。笔者进一步启发:还有没有其他剪法呢?(视学生反应情况,还可以再启发:从其他地方剪行不行?)学生明白了:只要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学生尝试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诱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有效地提高观察效率,获得成功。
例如在观察图形时,笔者亲自制作一些立体图形模型,并让学生自带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在课堂上展示模型以及所带物品;然后请他们观察这些立体图形不同方位的特点,并让学生站在不同方位观察立体图形的样子;然后再选择在某一方位上看到的图案,让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过渡显得理所当然。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1)要使学生明确,创造力人人具有,创造人人皆能,并非个别“天才”人物所独有,消除学生对创造力的神秘感,树立其敢于创造、勇于创造的信心。
2)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具有比成人更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没有习惯因素和思维定势的约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力的最佳时机。
3)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结合学科特点和历史经典,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发明家的成长历程和故事,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启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如果课堂教学能调动、诱导、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别出心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学生的思维就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毛家洼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