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汉语特征 改革语文教学
2009-10-29于春旺王承国
于春旺 王承国
世界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是表达意义的书写符号体系。它通过图形或符号的组合表达词或者词素的意义,能使人产生对客观事物及其性质状态的联想。
虽然汉字的演变逐渐失去了古老的象形特征,但它仍然和词代表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概念相联系。虽然汉字中有大量的形声字,但形声字仍然没有摆脱表意的框架,仍然属于表意文字的范畴,可以用会意字的结构分析理解其意义。如“沙漠”,沙,少水也;漠,无水也,少水或无水的地方即为沙漠。再如“尘”,即是“细小的土”之意。形声字虽已显露出向表音文字发展的趋向,但与拼音文字的表音功能仍相去甚远。
汉字的这一特点,使汉文读者在阅读学习中具有与使用表音文字的民族不可比拟的特征。因为人的大脑右半球支配着形象视觉、形象记忆,汉字是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古老文字符号,因而识别、储存形象或者绘画文字的一切功能就属于右半球。我国著名的认知学家尹文刚1984年经过试验表明:中国人在对汉字的无意义图形的辨识过程中,大脑两半球的机制一侧化特点可能与使用拼音文字的欧美人不同。在中文字词的认知中并不存在大脑偏侧化的问题。由于长期使用既表形又表意、形意密切结合的汉字,可能使中国人处理视觉性语言材料和非语言材料的信息时,逐渐形成两脑均势的这一特殊模式,这一特殊模式将给汉语言教学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
汉字不能直接表示读音,并且往往一字多音,加重人们记忆的负担,不利于人们学习,这是表意文字固有的缺点。人们往往觉得汉字难学、难认、难记、难写,给汉语的识、教、学带来很大困难。但是汉字字形的又一个特点是可以分析。汉字可以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6种造字方法,并且更由于字形与字的本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人们能够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深入了解词的本意,掌握词义的系统。汉字除了300多个独体字外,其余都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都具有可拆性。独体字大部分是象形、指事字,可用象形、指事方法进行分析。如“鸟”字是象形字,可分为鸟头“勺”、鸟身子、鸟爪子。指事字,如“木”字,下面加一横是“本”,表示树根;上面加一横是“末”,表示树梢。合体字大部分都是会意字和形声字。会意字其字形与字意有一定的联系,可用会意的方法进行分析。如“歪”字,即指不正也;“孙”即指比儿子小一辈的人。形声字其偏旁表意,据形旁可了解该汉字所表示的事物的种属、范围、材料等,其声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意符,如前面提到的“沙漠”。这就产生了汉字“见字知义”的特点。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阅读汉文时,人的大脑能受到字形、字音、字义等多方面的刺激,得到更多的信息,作出更多的反应,从而加深人们的识记能力。汉字的复脑性使人们在学汉字读汉文时能全面发挥左脑和右脑的功能,进行推理的、形象的和顿悟的多种思维活动。如果语文教学中注意大脑两半球的和谐,改变一下汉语教学方式,注重大脑两半球的和谐,加强对字词的分析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协调统一,则会给语文教学带来极大的效益,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首先,字词教学可利用汉字是图形文字,有复杂视觉形象的特点,分析一下汉字字形对区分和理解汉字的重要作用,可以“形入心通”,实现字形和字义的统一。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不带表音成分的纯粹表意文字,其形体结构直接体现它所标示的具体意义。如“回”,象形字,像流水,回环形;“元”,下边是“人”字,上边是短横指示人的头部,本意就是“头”。在《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这里的“元”就是用的本意。学习时应掌握部首所属字的意义类别,如“页”字的本意是“人头”,凡是“页”字部首的字就与“头”有关,如额、颜、颊、颅等。
再者,汉语词语结构、句子结构的组合规律大致相同。合成词的构成语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偏正等关系。这样只要给学生讲清析透一级语法单位的内部结构规律,其余各级语法单位的内部结构便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汉语便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要教师能够深入钻研教材,悟出汉语的内部规律,教给学生分析综合的方法,便会使学生得到点石成金的指头,语文教学便会事半功倍,取得可喜的成功。
总之,只要能充分把握汉语的特征,改革一下汉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尤其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需要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蜕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