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理念 走进新课程
2009-10-29刘欣
刘 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地体现在各学科课程中,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多年来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尤其是音乐课程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难以跟上21世纪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的步伐。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导思想,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基础音乐教育中应体现以审美为核心
1)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因此,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溶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应遵循参与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愉悦性原则。3)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2 基础音乐教育要把培养兴趣作为重要理念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兴趣培养的关注,必将带来音乐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革新与变化。诸如改革教学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音乐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学习、被动模仿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索发现等多种音乐学习活动;改革教学评价过分偏重知识、强调选拔的倾向,建立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等等。这种围绕兴趣培养的音乐教学改革,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他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他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
3 积极提倡学科综合
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伸展。以审美教育为主旨的音乐教育,之所以倡导“综合”的理念,根本的要义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1)把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文化等在内的音乐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2)把音乐与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教学;3)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文、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适当结合起来进行教学;4)有意识地把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把学校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环境结合起来,以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4 面对新课程教师理念要更新
4.1 加强理论学习,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在课程的理念上凸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这不仅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科学教育观的突出体现。音乐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强化现代教育意识,才能深刻理解“新标准”全面改革的重大意义,转变传统观念,把21世纪的音乐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4.2 加强操作方法的探索和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新课程给教师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即立足于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着眼于对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研究和改变,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作学习,注重音乐艺术在培养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的地位和作用。
4.3 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教师要用自身的心灵去感染学生,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营造促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时期,面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要研究新理念,走进新课程,投身于音乐教学的改革,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音乐素质、改进音乐教学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