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鉴赏言多必得

2009-10-29陆明泉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9年9期
关键词:借代字面竹影

陆明泉

人们常说“言多必失”,但在古诗鉴赏时却是“言多必得,言少必失”。因为鉴赏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因此,解题时,应充分突出“过程”特点,尽量多说一些话,多写一点字,做到思路清晰,而不是简单写出最终的结论。另一方面,古诗鉴赏属于主观题,答案不统一,评分标准也不固定。比方说,有时只要答到“对比”即可,但有时却要答出“什么和什么对比”才行;又比如,有时只要答出“思乡之情”即可,但有时却要答出“什么的思乡之情”才行。评分标准是由出卷者或阅卷者制定的而做题者并不知晓,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答案与评分标准相吻合?似乎也只有多写一点,便于阅卷者“按点给分”。

当然,提倡鉴赏古诗多写点文字,并不是要长篇大论,更不能随意发挥。具体的可在以下三方面好好把握。

一、多一些解释。

诗歌鉴赏,包括一切的文学鉴赏,一般都是这样的步骤:叙-析-评。所谓“叙”即是对诗句作一些解释,理解字面含义;所谓“析”即是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写了什么事、什么景,抒了什么情;所谓“评”即是评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但要避免两种错误做法,一是简单地照抄诗句,二是机械地翻译诗句。前者只是给出了鉴赏的“起点”,而缺少鉴赏的“过程”;后者则将鉴赏与翻译等同。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2009年高考浙江卷)

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萼。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___________,“一家”指的是______________。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简析】首先是“叙”,即理解字面意思。上阕:雪花和梅花有两种不同的风度、标格,但它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雪花非常像梅花的花瓣,但仔细一看,那并不是雪花,因为雪花没有香气,而是梅花,只是梅花的香味被风吹得飘零散落。下阕:雪花和梅花虽然看起来相似,而实质上梅花比雪花要高出一个等次。雪花并不像梅花,它显得很单薄,它只能在人家帘幕下随意低飞,而梅花却是开在空山,放射出光辉异彩。其次是“析”和“评”。作者从有无香气及两者的特性两方面进行对比,说明了梅花比雪花“惟高一着”,从而表现出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整首词笔调生动活泼,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饰,意趣横生。

【参考答案】

22.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23.手法: 对比(反衬)

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二、多一些联想。

诗歌艺术是想象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诗歌鉴赏时也不能离开想象,不能就句解句,而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些联想,让诗中的空白得到补充,这样会使思维更清晰,答案更合理。

【例二】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2009年高考天津卷第13题)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3)(略)

【简析】该诗字面意思为: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照在书套之上,仿佛一下子变成傍晚;当竹影移过酒杯,酒也似乎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送来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得高耸云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竹子的形象特点有:新出、清凉、洁净、清香。

至于“色侵书帙晚”一句,则必须依赖联想和想象才能准确到位地加以赏析。首先此句中的“晚”不好理解,但联系下句“阴过酒樽凉”的夸张修辞,可以想到此句亦如此。其次,为什么嫩竹的绿色映照在书套上就会给人以天已傍晚的感觉呢?这需要想象。大概是因为绿色映在书上,就像侵占地盘一样,久久不去,不仅不去,反而面积越来越大,色调越来越深,于是才给人天色已晚的感觉。

【参考答案】(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三、多一些术语。

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多一些术语会使答题的语言更精练,会使答案更到位,也会使阅卷老师很容易找到“给分点”。首先应明白一些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其次要知道一些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关于描写的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描等;关于抒情的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另外还要知道其他一些表现手法,如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用典、抑扬、联想、想象等。当这些术语充实到答案中,必然会使答案增色不少。

最后以2009年高考江苏卷古诗鉴赏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9年高考江苏卷第9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简析】

首先,由表及里,读懂诗歌。即通过解释诗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再借助联想想象,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该词上阕由遥望中原看到“许多城郭”,回想当年胜景:“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极写建筑之繁华;“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运用借代修辞,表现统治者纵情声色。然后以“到而今”一转,写出敌兵奔突的险恶形势。过片处,顺势进一步写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无辜被戮,却死无葬身之地。然后写自己希望能率兵北上,收复失地,救民于水火。最后想象胜利归来之后,重游黄鹤楼。通过以上字面意思的理解,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本词开头表现了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其中既有对敌兵入侵的憎恨,也有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不满;过片处,表现了词人对士兵及老百姓的同情;接着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表现了胜利之后重登黄鹤楼的喜悦之情。全词主要运用了对比和虚实结合的手法,回顾过去,描写现实,寄寓情感,深沉而豪放;全词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待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其次,整合信息,形成答案。以上理解显示的是思维的全过程,但在具体答题时,却只需贴合题目择要写出即可。第(1)题:这首词由“想当年”和“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对比;“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借代修辞。第(2)题:“风尘恶”的景象包括:“铁骑满郊畿”、 兵“膏锋锷”、民“填沟壑”及“千村寥落”。第(3)题:本词开头表现了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其中既有对敌兵入侵的憎恨,也有对统治者贪图享乐的不满;过片处,表现了词人对士兵及老百姓的同情;接着表现了收复失地的决心,最后表现了胜利之后重登黄鹤楼的喜悦之情。

将此答案与阅卷组答案相比,文字不尽相同,但阅卷组给出的答案要点都已包括其中,可对照参阅。

【参考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借代。

(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中学)

猜你喜欢

借代字面竹影
说借代
月夜情思
偶感
金缕衣
竹影垂帘
关于比喻、借代区别的一点研究
别误会这些英语
山行杂咏
别误会这些英语
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