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别康桥》为谁而歌

2009-10-28谭刚旬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徐志摩林徽因

摘 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像一首柔情的音乐令人沉醉。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选入了该诗。关于其诗意的阐释,从教参到其他教辅资料,多释为诗人对母校的眷恋之情。但是相信不少人在读过之后都有一种疑惑,诗人留恋的仅仅是母校吗?其实,这背后还隐藏着一份诗人对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的痛苦告白。

关键词:《再别康桥》 徐志摩 林徽因 痛苦告白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要准确理解这首诗的含义,其创作背景是不可忽视的。这里我们必须提到徐志摩与林徽因的故事。早在2000年,由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曾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徐志摩热”。但影视毕竟是娱悦大众的媒介,夸张、虚构太多。其讲述的徐志摩与原配夫人张幼仪、爱恋情人林徽因、以及再婚夫人陆小曼之间多情的往事,遭到了徐志摩和林徽因两家后人的反驳,他们否认徐林之间有过爱情。的确,谁又愿意承认自己父辈有过不忠于家庭的事呢?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才华与美貌都对她无比偏爱。1920年,徐志摩有机会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剑桥当时译为康桥)。在与狄更斯的交际中,结识了随父来英的林徽因。如果说他们之间产生了恋情,倒不如说是甜蜜与忧愁的无奈。因为林徽因当时只有16岁,徐志摩长她七岁,已是有了一个孩子的父亲了。林徽因的清纯才气让徐志摩动了情,甚至有过表白。面对英俊风雅的徐志摩,在当时的年代,年幼的林徽因是不敢也承受不起这份情感的。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倒是一个极其大度的人,他曾代女儿给徐志摩回信:“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 mockery(嘲笑),想足下误解了。”信末附言“徽徽问候”。果然,这年7月,林徽因与父亲悄悄地回国了,与徐志摩不辞而别。

次年,徐志摩做了中国现代离婚第一人,与自己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宣布离婚。但林徽因最终在家人安排下,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徐志摩的《偶然》可谓是他多情的内心独白: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给徐、林带来了礼物。徐志摩与林徽因一起接待进出会场,又一起演出泰翁的诗剧《齐德拉》,林徽因扮演公主,徐志摩扮演爱神。与泰戈尔的合影被当时报刊赞为“金童玉女”。后徐志摩与才女陆小曼结婚,但有一重要细节不容忽视,那就是他的日记和信件等文字存在友人凌叔华处保管,因为其中有关于和林徽因的情感记录的康桥日记及通信,是不能让陆小曼看到的。徐志摩在感情上可谓可怜,因为不久陆小曼就移情别恋了。如冰心所说:“陆小曼不但挥霍成性,还抽大烟,不知道徐志摩怎么能跟这么个瘾君子过日子。”徐志摩碍于面子,也只得勉强维持这段婚姻。1931年,徐志摩从上海乘飞机去北平听林徽因的讲座(同时帮她当翻译),飞机失事,不幸身亡,年仅36岁。噩耗传来,林徽因几乎昏厥。徐志摩失事飞机残骸的一块木头,被林徽因挂在卧室墙壁上做永恒的纪念,一直到她去世。

在胡适的帮助下,林徽因最终要走了徐志摩的康桥日记和信件,除了编辑成册的目的外,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其中有文字真实记录了二人曾经的情感经历,涉及个人隐私。但康桥日记并未公布,据说文革时又被销毁了。可以说,当年两人曾漫步康桥,泛舟康河,既是广大读者的臆想,但也并非无半点依据。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可林徽因只能做他一生的朋友。林徽因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女子,面对钟情于她的徐志摩,甚至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只是忠于丈夫梁思成。她对徐志摩的感情,由年幼时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深藏内心。在徐志摩去世四周年后,林徽因写下了悼念徐志摩的意味深长的诗作《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现在流水似的,

轻轻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叹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持着那真!

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

读者从这里终于看到林徽因对这一份情感的珍视。徐志摩向她要过什么话?“回音”是徽因的谐音吗?不难想象。

梁实秋在其散文《诗人》里写道:“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做诗人的一段经验。在‘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节,看花谢也心惊,听猫叫也难过,诗就会来了,如枝头舒叶那么自然。”诗人必须是多情善感的,否则今天我们看到的好诗可能会很少。徐志摩曾经说过:“我这一生的周折,大都寻得出感情的线索。”徐志摩诗的成就更多的都源于他的情感。

1928年秋,徐志摩只身再次来到英国,故地重游。由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他先在罗素家中逗留了一夜,第二天来到康桥,可是一个朋友都不在。他独自在这曾经有过岁月痕迹的地方一一驻足。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到:“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他走上了文学之路。正是在康桥,他遇到了令自己心仪的女子,同时也戴上了一生的情感枷锁。往事的美好一幕一幕浮现,《再别康桥》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再别康桥》在徐志摩对母校眷恋情感的背后,还有隐藏的更深的东西,那就是对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的苦痛告白。在这七个小节的诗歌里,首尾呼应,“轻轻地”“悄悄地”都在暗示自己微不足道的渺小,以及那个承受着孤独寂寞的心,所谓“作别”云彩,“不带走”云彩,就是对执着追求又无法获得的情感的失望与告别。

沉浸在爱恋中的人,什么东西看去都是美的。夕阳中的金柳就像是新娘,令自己心潮澎湃。软泥上的青荇是那样的熟悉,因为在康河的岸边,与自己心爱的人有过漫步的足迹,然而时间无法永驻,一切都已逝去。王洛宾的歌中写过:“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假如时间可以停止,诗人愿意让往日的爱恋时光定格,沉浸其中,意乱情迷,不离不弃,自己甘愿付出生命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永久的依偎着。但是人又怎么可能变成水草呢?只能是一种幻想罢了。榆荫下的潭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却是被揉碎了的彩虹。作者是寻梦而来的,假如梦可以寻到,谁又不愿意放歌呢?但是他不能,他知道自己的梦是碎的,是永远无法实现的。诗人只有选择“悄悄”,这是典型的中国男子对情感的压抑方式,不敢告诉别人,也不能告诉别人,就这样悄悄地埋藏在内心,啮噬着自己的灵魂。只有夏虫,只有康桥看得明白,它们沉默了。带着“悄悄”,带着孤独寂寞,带着一个痛苦的灵魂离开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为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主张灵性,清新流畅,艺术形式富于变化。难怪朱自清赞扬道:“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英年早逝的不公,给我们的记忆永久烙下了诗人纯真的影像。胡适曾经这样评价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一个人生里。”我们愿率真的诗人能够再多一些,带给我们更多心灵的震撼。

(谭刚旬 陕西西安户县余下镇惠安中学 710302)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徐志摩林徽因
完全诗意的向往
林徽因和八个飞行员的情谊
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林徽因的美,都在这里
坐着也很忙
青草更青处——《再别康桥》赏析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徐志摩自带铺盖陪蒋百里坐牢
论《再别康桥》诗歌意境美
投入细腻的情感诵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