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多元化文学思潮中坚守现实主义的《乡村爱情》

2009-10-28高冬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9期
关键词:张继现实主义

摘 要:山东枣庄籍作家张继创作的小说《乡村爱情》系列诞生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大背景下,本文试从多元文学思潮的视角来观照《乡村爱情》,简析其对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坚守,以引起读者对新时期农村题材小说的关注。

关键词:张继 《乡村爱情》 现实主义

张继是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的乡村现实主义小说作家。有学者说,关注现实,关注农村,秉承五四新文学的优秀遗产,挖掘、深剖国民性,是张继现实主义小说的支点。温柔的讥讽展示了作者对“劣”性国民怒而不争的鞭挞和对善良人性的同情。善意的批评蕴藏着作者对时代的感悟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弥补了80年代伤痕、新写实、新状态等文学流派的不足。张继于2004年起独立创作的《乡村爱情》系列就是展现农民内心世界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本文试从多元化文学思潮的大背景下来审视《乡村爱情》的现实主义。

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

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从西方引进的文学观念和术语。

由新文化领袖们引进和倡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20世纪20年代,很快形成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强调文学改造社会的现实作用,突出平民在文学中的地位,表达作者人道主义的情怀。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发生了嬗变。20世纪4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呈现分野状态。在20世纪的50~70年代,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是中国文坛唯一合法的创作方法,但它严重畸变。20世纪80年代初,文艺界开展了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写真实”、“干预生活”的口号被重新提了出来,“恢复”或“回归”现实主义成为新时期初期文学的主导潮流。80年代中期以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呈现出新的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依旧是当前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开始从原先的一元化独尊的位置上被挤兑下来而成为多元中的一元。

小说《乡村爱情》正是作家张继承受着多元文学思潮的冲击创作完成的。作者挣脱了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先锋派文学、新生代文学、新历史主义文学、女性主义文学、另类写作、网络文学等文学流派的交替兴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爱情》可以看作是作者对现实主义的一种坚守。

二、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形态

现实主义文学是个大的门类,就小说而言,现实主义小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第一类现实主义小说,史诗式的形态。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第二类现实主义小说,其艺术形态,以写普通人、小人物日常生活、悲剧命运为主,蕴含着浓郁的人道主义的思想和感情。如沈从文的《边城》;第三类现实主义小说,加强主观抒情性和对人的灵魂的探索,其艺术形态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为主,亦称心理现实主义。如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这些心理现实主义的杰作,大多是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的。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有人称爱情是一扇充满灵性的窗子,打开它,最能窥测人的内心世界的奥秘。《乡村爱情》就是展现农民内心世界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通过描写几对农村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多角度展现当下农村青年的爱恋生活。下面谈谈《乡村爱情》的现实主义特色。

三、《乡村爱情》的现实主义坚守

张继被誉为中国当代乡村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其力作《乡村爱情》演绎了情节生动、起伏跌宕的新农村故事,具有独到的特点,风格质朴,乡土气息浓郁,展现了农民的善良、幽默、智慧以及看待外界的仰视视角,还有他们在困难面前的大智大勇、喜怒哀乐和消极颓废等内心世界。琳达·诺克林在《现代生活的英雄》一书中写道“现实主义者坚持认为,对当代艺术家而言,唯一合适的题材就是当代世界。”并引用库贝尔的话“我认为,就某一时代的艺术家而言,他们基本上是没有能力复制出一个过去时代或一个未来时代的生活画面”。《乡村爱情》即是现实主义作家张继关注当代农村关注当下农民生存现状的结果。在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中,马克思的现实主义可以看作高标。在客观真实性原则上,强调真实描写现实关系;在典型性思维上,强调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在特征性手法上,强调细节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在有意无意间张继实践着马克思的现实主义理论。谈起《乡村爱情》的创作,张继直言写农村戏的根本是真实,“描写农村生活需要亲身体会,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编出来的东西让人看后浑身不舒服”。“农村无大事,农村的矛盾都是温暖的,没有大是大非,都是些小摩擦、小智慧、小碰撞”。张继认为,农村题材剧婆婆妈妈才能好看。其实,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极少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也正是在这些平凡琐事中,才时时闪烁着那些来自民间深处的幽默与智慧。张继小说的意义也正在于此。他真正将农民的日常生活作为自己的叙事主题,力图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展现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希望、无奈与挣扎、屈辱与抗争。

被誉为心理现实主义小说的《乡村爱情》,恰恰做到了以上几个方面。具体说来,其现实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乡土生活的本色展现

在当下社会中,人们在享受物质上的丰富和进步的同时也感到难以摆脱的疲惫。于是我们渴望那些几乎要遗忘的东西:纯真的亲情、友情、爱情……当下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充斥了太多都市中的男欢女爱,太多的权钱交易,《乡村爱情》在人们的期盼中带来了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张继开拓了一个“别样的乡村”。

有着29年农村生活经历的张继凭着自己对农村和农民的那份眷恋,满怀激情描绘了原生态的“爱情乡村”的原色。《乡村爱情》中的故事几乎都是农村经常发生的,《乡村爱情》中的场景是农民在自己身边经常会看到的。比如王小蒙家的豆腐坊、刘一水的养兔场、刘玉田的花棚等;谢永强对王小蒙爱情的变化,长贵对谢大脚的犹豫等都显得朴实真切,好像就在我们身边一样。甚至故事发生的环境,村子边的小河、河上的小木桥、房前屋后的玉米地、菜园子等都那么真实可信。

虽然小说牵涉方方面面的内容,比如村干部的升迁,农民的创业历程,农村的招商引资等,但是作者张继始终没有忘记“爱情”二字,作品展示当下农村几对农民的婚恋婚俗画面。如谢永强的父母应该是典型的媒妁之言,谢永强和王小蒙自由恋爱,谢大脚和李福的婚变,谢大脚和长贵的爱情故事等,这些婚恋方式所展示的情景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遥远。张继自己这样描述乡村“爱情”:“干净、健康……体现着传统中那种美好的道德感。”

张继兑现了他最初的创作誓言,“要我写,我就得写出真实的农村人,真实的农村景象”。 张继正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自觉不自觉地守候着现实主义的创作领地,永远保持着农民本色以生活感悟读者,而不愿意嫁接五颜六色的东西来讨取读者的阅读心理。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塑造

“按照旧说法,创作的中心是人物。凭空给世界增加了几个不朽的人物,如武松、黛玉等,才叫创作。因此,小说的成败,是以人物为准的……只有人物足垂不朽。”老舍先生论人物描写的话并没有过时。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小说创作中一项永无止境的审美工程。因为生活永无停息地产生着崭新的人物,一代代小说家不懈地追逐着人物创造的不朽价值。《乡村爱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比如谢大脚就是作家贡献给读者的一个全新的农村中年妇女形象。聪慧与淳朴、温情与泼辣、热心与能干等性格特征,使她成为当代文学艺术人物画廊中具有艺术美感的一位媒婆形象。再如刘能这个人物,可爱又可恨。可爱的是他的心直口快、率真朴实,甚至是他的说话结结巴巴。可恨的是他的爱占小便宜、爱挑拨离间、小农意识等。刘能爱占小便宜那是出了名的,且不说他趁照顾刘大脑袋之机贪吃贪喝占公家的便宜,就连刘大脑袋吃的所谓“营养药”也不放过,结果差点闹出人命。其他的如长贵、王小蒙、王木生等也是个性鲜明,呼之欲出。“远离了城市的灯红酒绿,回归到田野的辽阔,没有大场面、大制作,却有着不完美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这就是《乡村爱情》的独到之处。”

张继说:“我仔细感受过汗水一点一点从身体的最深处渗出,又聚成一脉在肌肤流动,然后汇成一滴,缓缓滴落的整个过程。”张继从1991年3月在湖北武汉市文联《芳草》文学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丞水村的两个小人物》到如今在近20年的创作中,他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农民兄弟,他说:“我永远承认农民是这世界上最受苦的一个阶层,他们所有的苦难我都亲身体会,他们吃苦时的精神和乐观和获得点滴幸福时的激动与兴奋,都是那么生动。”

对于普通农民的塑造,张继不是表面化地追踪时代变革,而是着力于展现中国当代社会最底层中的芸芸众生的际遇与心态。比如王小蒙这个人物,她可以说是青年农民中的创业先锋,但是作者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雷厉风行、所向披靡的女强人形象。比如作者真实地展现了王小蒙在处理感情问题上的动摇、犹豫、彷徨,她爱谢永强却在谢大脚的撮合下与李大国见面,她不爱王兵却接受了王兵的礼物……作者写出其人性的弱点,更展现了人物生存的困境,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著名作家张炜曾说,张继的主要贡献是他把握了这个时期农民的生存艺术,包括斗争哲学、生产方式,在过去农村题材的表现上还没有过。

四、结语

巴尔扎克在他的的现实主义理论中主张:摹写现实,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文学艺术就是由观察和表现组成的,作家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同时,要求文学家要像历史学家尊重历史事实那样尊重现实生活的真实。

张继正是借助于自己丰厚的农村生活经历,利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再次引导人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乡村,并紧跟时代步伐,表现当代农民的生存状况,展现农民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总之,张继的小说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叙述阶段,达到了中国农村小说一个相当高的高度。

(本文为山东省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课题。)

参考文献:

[1]董业明.鲁南作家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2]张德林.历史转型时期的文学变革——试论新时期的现实主义小说[J].文艺理论研究,1994,(06).

[3]杨彬.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百年嬗变[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1).

(高冬琳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250014;山东枣庄职业学院 277800)

猜你喜欢

张继现实主义
从痛斥张继看皖南事变前后蒋介石的心境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少壮当自强的张继
一则令人啼笑皆非的农民告状故事
从张继和杜牧的诗里小析夜泊
为什么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