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探讨
2009-10-28周发顺
周发顺
摘要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保持企业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人们关注和探索的热点。本文针对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对施工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施工企业;生存;发展
中图分类号 U41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09)04-0045-01
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并正在迅猛发展。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交通建筑市场的崛起,也必然伴随着激烈地市场竞争。
企业要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生存空间和条件。
其一,要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有序的市场竞争体系,用法律手段规范竞争市场,完善竞争规则,为真正优秀的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并使竞争具有科学性和公正性。克服在工程投标竞争中承包商竞相压低标价的不科学行为,杜绝某些“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员”的皮包公司承包商为承揽到施工任务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的不良现象。建议大中型企业在行业协会组织下,共同抵制垫资承包、压级压价、转包等行为,使大中型企业的正当利益能够得到保护。
其二,按科学规律依法办事,减少行政干预,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比如施工工期,承包商与业主在招投标过程中对工期在标书中有明确约定,具有科学性和法律效力。但往往因行政干预而要求提前工期,这种做法一是打乱了施工企业正常地计划安排,人为的加大了施工单位人力、物力的投入,造成企业成本增加,效益下降形成政策性亏损;二是凭主观意愿缩短工期违背了施工的科学性,往往会埋下质量隐患,在我国道路施工中前修后坏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而不合理的工期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之一;三是不合法,承包商与业主签定合同工期,具有法律效力,行政干预改变合同工期实际上是一种违约行为。
作为业主,还应配合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减少干扰。现在公路施工每到一处都会遇到地方干扰,一个妇女甚至一个老人就能让施工单位停工,有时长达几个月才能解决,使施工单位的领导投入大量精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且因停工造成人力、物力损失。
其三,应为施工企业提供良好的资金保证。在工程施工中,建设资金到位率低,拖延计量支付和工程完工后拖欠工程款,往往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使企业陷于困境,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重重困难。
针对上述因素的解决办法只能是把工程推向市场,使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经济契约关系,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监督市场。
公正公平,统一有序的竞争市场体系,良好的施工环境,有力的资金保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的外部因素。良好的外部因素,只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起决定作用的,则要靠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团结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懂经营,会管理。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抓住机遇,把握机遇,善于发挥企业的自身优势,带领职工打开市场,占领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创造性地工作。同时,应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提高职工队伍的科学文化水平,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使职工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度的 责任心和精湛的技术能力,在施工生产中主动、积极、具有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形成振兴企业的合力。
其次,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岗位责任,保持这种机制和谐、一致地高效运转,并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把职工的个人利益同企业效益紧密相连,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最终目的。
再次,作为承包商,优良的质量是对业主、对社会的承诺,也是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打开市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的所有员工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意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以优良的质量求得良好的企业信誉,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
最后,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在经营管理中一切工作都必须紧密围绕降低成本、减少消耗、增加经济效益为核心。在具体运作中认真抓好成本的核算、分析、控制,使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和经营效益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总之,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质量声誉的好坏,职工队伍素质高低,不仅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以及外部环境有影响,而且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企业营造一个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