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新闻传播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策略

2009-10-28俞秀梅

科技传播 2009年17期
关键词:记者新闻传播素质

俞秀梅

摘要 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以及科技向各个领域日益广泛的渗透,科技信息量在空前膨胀,科技新闻也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探讨了新时期科技新闻传播对记者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和培养策略。

关键词 科技新闻;新闻传播;记者;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708(2009)04-0005-02

与一般的新闻工作者不同,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由于工作领域的特殊性,因而对其自身素质有了特殊的要求。作为“代表公众利益的科学观察家”的科技记者,所要做的不仅是提高自身的科学发现力、观察力和辨别力,客观公正地报道科技现象和科技事件的真相,还要为公众知晓和讨论科学未来发展创造条件。新时期,科技新闻传播中记者所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1 科学精神素质

科技新闻报道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性对其报道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除了应具备一些记者共有的技能、道德素质之外,与从事其它类别新闻报道的记者相比,还应具有一些特殊的素质。这其中,科学素质尤为重要。科学素质应该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是对于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的基本了解程度;三是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的基本了解程度。在这个科学已经精细分工的时代,知识在不断分化,学科越来越狭窄和专门化,记者要学习每一种知识、进入每一门学科的殿堂都需要艰苦努力——钻研晦涩的行语,要揣摩科研方法上的模棱两可,要搜集科学家、专家、学者的深层次背景资料等等。当然媒体也不是专门从事任何专业的研究机构,因此,记者只能是成为专家们所设计的迷宫中徘徊的通才。记者终将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从里面张望的局外人。但要知道,一个人越有学问,就越有可能深入浅出地阐发其论点。一个记者越是熟悉他报道的科研题材,他的科技解读工作就越准确生动,通俗有趣,否则以其昏昏,很难使人昭昭。

2 善于和科学家沟通素质

科学家对媒体的心态是矛盾的,他们盼望媒体的关注,通过记者的笔来告诉公众他们的观点,以使他们的研究为公众所了解,从而提升他们所从事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为此,他们甚至开始进行公关活动,还希望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有效地影响科技决策。与此同时,他们对媒体又心存担忧,怕媒体不能很好地传达他们的观点,对公众产生负面的影响,也担心科技界同行曲解或者误解他们的意思,今后与同行或周边同事难以相处。

因此,科技记者只有善于与科学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想法,才能搭建起科学家与大众沟通的桥梁。

3 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

科技记者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新闻选题,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否有利于创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以人民群众的福祉为依归,应该成为从事科技新闻传播工作者的座右铭。

科技记者坚持以人为本,同时还必须认真审视自己的新闻选题是否符合科学技术本身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事实上,某些科技成果往往是“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意义,又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在科技新闻报道中,应该对科技成果的价值尽可能地作出全面的评价,切忌违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片面地甚至是虚假地报道。这样,终将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科技记者坚持以人为本,又必须注重加强对科技人物的报道,扭转目前科技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的“见物不见人”的态势。优秀的科技人物体现着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加强对科技人物的报道,将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科技记者坚持以人为本,更必须旗帜鲜明地同反科学、伪科学、迷信以及邪教作斗争。反科学、伪科学、迷信以及邪教这些精神垃圾,毒害人们的灵魂,把人们引向歧途,严重地阻碍着人们去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严重地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技记者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经常地、及时地提醒人们,携起手来同反科学、伪科学、迷信以及邪教作斗争,认真清除各种变换形态出现的精神垃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 策划型新闻人才素质

策划型新闻人才是目前新闻媒介深感缺乏又迫切需要的一种人才。随着科技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科技新闻传播尤其需要策划型新闻人才。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从本质上说是发现和合理配置新闻资源,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而能够及时地发现和正确地评估资源,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资源的人,其本身的素质和才干必当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4.1 广泛获取和科学工作者处理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能力

策划是五项原则中既要决策、又需设计的工作,这也正是获取信息进行编辑决策的前提。媒介的受众定位和功能定位、编辑方针、报道选题和报道方式的确定等等,都要依赖外部和内部的各方面信息,其中包括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受众的信息和媒介内部的信息。

4.2 对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是发现问题的敏锐性,能在大家习以为常之处觉察事物的差异性,能发现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二是探索过程的发散性,即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三是解决问题的新颖性,能用前人未尝试过的独特、新奇思维路径和方法解决问题;四是思维结构的综合性,即借助多种思维原料、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调动多种思维能力和思维工具,在操作和内容上进行统摄思维。

4.3 对报道领域中的各方面问题的专业眼光和研究能力

对新闻报道的策划,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深入发掘新闻资源的潜在价值,追求报道的独家效应。众所周知,在信息渠道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对新闻信息源的独家占有已经越来越不可能,因此,依靠抢先报道、时效第一造就独家新闻也越来越难。要在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靠独家的视角、独家的观点和独家的报道方式,也就是对同样的新闻事实,给予社会公众以独家的价值发现、解读和引导。而这些“独家”,都是要靠传播者的知识和智慧来打造。所以说,策划主体不但要有新闻第一的意识,还要具备对报道领域中的各方面问题的专业眼光和研究能力,这样才可能对报道客体看得比别人透一些,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

参考文献

[1]胡钰. 科技新闻传播导论[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2]邵培仁. 传播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法宝. 新闻传播方法论[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记者新闻传播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