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探究型数学新课堂
2009-10-28周劲松
周劲松
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45分钟有限的教学时间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感悟,合作交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本文拟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
一 、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课堂上设置一定容量和开放度的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以“探索尝试”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中,教师不是直接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 、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自主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或已有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的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联想、试探、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
三 、创设民主氛围,促进合作探索
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心得与体会,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重要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
学生识图、证明的能力是有益的,并且起到了巩固“双基”的作用。
在变式教学中应该强调变式题的设计与训练,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征,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原则,设计阶梯度清晰的各类变式题组,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注重精讲多练(变式训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训练的主线作用。在实施变式教学方法的同时,应注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益,实施探究创新会起到理想的教学效益。
总之,走进探究型课堂,是新世纪数学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教师要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为实施新课程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王剑荣《主动思维》《中学教育》2000年11期
[3]孙传远主编《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