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2009-10-28韦菊花
韦菊花
高一新生,心中充满着对高中生活的好奇与向往,崭新的学习生活给他们带来强烈的新鲜感,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特别是对语文,希望获得和初中语文完全不同的感知世界。如何把握高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一直成为我探究的问题。我认为高中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高一的特点及优势,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多方调动并稳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高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上好高一第一堂语文课——先声夺人
高一第一堂语文课,对于高一新生今后是否喜欢语文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应针对高一新生特点,仔细研究、精心备课,力求在第一堂语文课中展示高中语文的美感和魅力,展示语文老师对高中语文的独特见解,以富有个性特色的授课方式来攫取学生的心,以焕发出的对语文的深深热爱来激起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让高中语文课教学在美妙的意境中缓缓拉开序幕。我是这样设计高一第一堂课文课的:
首先,导语设计力求“新”。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抛开陈框旧条,出新制胜,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尝出高中语文的“美味”来。于是我设计了一出挺有语文味的导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语文的魅力;“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是语文的风采。在座的各位同学,我很高兴有缘成为你们的老师,在这里,我们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领略语文的博大精深,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我们可以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沐浴荷塘淡雅宁静的月光;我们可以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体味一代伟人的豪情与胆略;我们可以吟诵陶潜的《归去来兮辞》,参悟他“倚南窗以寄傲”的旷真超然的情操。我相信,只要你、我、他——我们一起付出努力,就一定能达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
其次,问题设计力求“奇”。学生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问他们这么一个问题:从小学到高一,你们已学了八年的语文,那么如何解释“语文”这个词呢?在学生讨论回答之后,我把语文的含义概括为三个层面:语音、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然后,从这三个层面生发开,让学生从我汪洋恣肆地讲解中去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并为之而倾倒。
再次,内容设计力求“美”。这节课,目的只有一个——千方百计展示语文的美,在“美”字上做足文章。要让人信服,最好是举例说明,我列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名句来展示语文的阴柔之美,列举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名句来说明语文的阳刚之美。在上第一堂语文课时,学生的语文兴致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我激发了。
第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反响强烈。有的学生说:“我终于呼吸到了语文的新鲜空气。”有的学生说:“老师的‘骗术真高明!”总之,上好高一第一堂语文课,让语文之美深入学生内心,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喜爱之情。
二、上好高一第一篇课文——先入为主
高一语文教材第一篇课文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这就给我们上好高一第一篇课文提供了较好的试验田地。课文本身的美就足以吸引人,若语文老师能善于引导,以身示范,形式多样,细心品味,深层挖掘,那么,学生一定会被朱自清的散文所深深地吸引,从而先入为主,爱“乌”及“屋”,渐渐地迷上语文,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好转。
在讲授该文时,我借助两幅荷花的摄影作品,借助悠扬的古典名曲,用优美的语言设计导语,让学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缓缓步入荷塘月色,让学生在纯净宁谧的心境中接受月光下水中“仙”花的洗礼,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境在学生心海上荡起阵阵涟漪。在讲课中我利用普通话标准的特长,用饱满的感情先给学生作一次生动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美文的语言感染力,沉浸于语言美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同时多方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力,对文中美景进行多角度的品读欣赏。教学语言力求精美,和课文相得益彰,使学生获得双重享受,让《荷塘月色》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美景、永远的记忆。
三、上好高一第一次作文讲评课——先扬后抑
作文一直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是:出的作文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根据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用心感受生活”的知识点,我设计了一个以“走进高一”为话题的作文题。在批改中,我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不吝啬分数,二是评语尽量用交谈式的口吻、多用鼓励性的词语。作文讲评课我更是用了足足两节课,把第一次作文的点点滴滴都说到,且先说优点,后说缺点及此次作文引发的思考。点评时逐一举例说明,有的放矢,让学生心服口服。优秀作文印发全班,让学生共评,老师点评,让学生在评中提高兴致、获得技巧。
把握高一新生心理特点,抓好以上三个“一”,高一新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一定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责编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