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学校 促可持续发展
2009-10-28李广俭
李广俭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发展了,国家才能强盛,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愿望才能实现。学校尤为如此。
“以人为本”,具体到学校,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要以发展成才为本。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到关心人、尊重人,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上来。
“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要求我们,依法治教,践行政策,纯正行风,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调动全体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构建和谐、文明、平安校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教研的质量,与时俱进,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厚重学校文化,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夯实基础,为名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办出高质量、有特色、人民满意的精品教育。其中,构建和谐校园,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一所学校,内部是否和谐,是否有很强的团队精神,直接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首先,要构建领导班子的和谐。学校班子成员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政策,纯正行风,依法治校;要有顾大局、识大体、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情怀;要有践行科学发展观,履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与统一的基本素质。实践中,既要严格理顺班子程序,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又要坚持“分工合作,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大事通报,要事研究”的工作制度,自觉勤政廉政,执政为民,为人师表,始终保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
其二,要构建干群之间的和谐。实现干群之间的和谐并不难。第一,人人要以事业为重。对于学校领导而言,只要有利于学校工作,不仅要抓要管,而且要敢抓敢管,不推诿、不懈怠;对于教职工而言,只要管理干部是为了学校工作,就要予以理解和执行。第二,要关心教职工生活,研究工作方法,讲究工作艺术,注重亲和力。真正对教职工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轻视;多一点沟通,少一点训斥;多一点任人唯贤,少一点任人唯亲;多一点指导,少一点处罚。第三,教职工也要善于找准“坐标”,一切从学校的大局出发,服从安排,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呵护学生,爱岗敬业,恪守职责,多出绩效。
其三,要构建各处室之间的和谐。学校各处室之间首先要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位置,努力做到不错位,尽职不失职,补台不拆台。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要聚精会神、理直气壮、不遗余力地抓质量。具体来讲,教务处肩负着领导教学、组织教学、指挥教学、科学安排教学的责任,要想方设法抓师风、教风、学风建设,抓教学研究,抓素质教育,抓课堂质量的提高;政教处(含少先队)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常规管理,抓好安全及“五爱”等教育,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文明养成习惯,全力以赴地为教育、教学工作保驾护航;教研室的主要任务,就是从教研实际出发,以问题当课题,以深化新课改为动力,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提供不竭的动力,浓厚科研兴校、名师兴校的氛围,为培养探究性人才尽心尽力;总务处重在为教师、为学生、为教学提供最优化的服务,把师生满意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总之,学校工作是一种集体劳动,只有各处、室、组之间的紧密和谐,才能确保学校稳定、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四,要努力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要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就必须实施“尊重教育”,建立民主的、平等的、互动的师生关系。首先教职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用欣赏的、激励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优点、闪光点,用包容的态度对待他们的缺点;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又要关注他们的思想情感,真正把培养他们健康心理、健全人格作为指导原则。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变教师教、学生学为师生互动,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变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知行合一引导,教师真正变“教会”为“会教”,学生变“学会”为“会学”,只有这样,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战略才能实现。第三,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科学创新的学习方法,顽强的意志力及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第四,要关心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待、呵护、关爱“学困生”,教职工必须以“善待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节课”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放下架子,主动走进(近)学生,与他们谈心、交心、多沟通、多交流,做他们思想和学习上的良师益友。
其五,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作为一个学校,尤其要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多与家长(含社区)沟通,求得多方的互信、理解和支持。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经常和家长(含社区、社会)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和谐。
总之,学校只有把建设和谐校园作为一项兴校工程来抓,并真正成为一种制度,成为教职工的一种习惯,学校的教育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才能真正促成学校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人民满意的精品教育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