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2009-10-28申兰婉

素质教育论坛·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新知

申兰婉

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大量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小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课的引入是学生能否产生学习兴趣,渴求新知,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挖掘教材活动性和创新性因素,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设置认知冲突,以情激趣,以趣导思。让学生的注意指向新知,并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我们要选准新知识生长点,提供诱因,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10的分与合”时,我准备了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了10支铅笔,一上课,我叫一名学生上台摸铅笔,然后,我根据学生摸到的支数,猜盒子里剩下的支数。几次都猜对了,学生感到很好奇,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探究新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牛顿认为“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在训练学生直觉思维方面,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甚至异想天开。对学生回答问题不要苛求过于严谨全面,让他们发现什么说什么,想到多少说多少,说出表象的理解或猜想也可以,不一定要说个所以然。对学生独到的见解要因势利导,让他们想出点门道来。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先让学生猜一猜:“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有些学生可能受“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影响,会猜特征是“个位数是3、6、9的数”。接着出示一组个位是3、6、9的数,如13、16、19、23、26、29……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能被3整除;而另一组数,如12、15、18、21、24、27……学生发现这些数反而能被3整除。这样,通过猜想揭示矛盾,造成学生认知上不平衡,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为什么后面这一组数都能被3整除呢?学生又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猜测探索,最后发现原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三、鼓励学生一题多解

我们要引导学生不盲从别人,大胆发表自己意见,一题多解。

例如:在执教“乘法意义的运用“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一道加法题:8+8+8+5+8=?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

生1:8×4+5=37。

生2:8×5-3=37。这个学生思维有创新,她创造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8,她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8,用8-3代替了原题中的5。

四、一题多变

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变”训练,不仅可以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进行思维发散,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

例如:在讲解“修一条长1000米长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时,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分析与解答:1000×(1-1/8-40%)=475(米)。

变题1:修一条长1000米的路,修了全长的21/40,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分析与解答:1000×(1-21/40)=475(米)。

变题2:修一条长10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多25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少25米,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分析与解答:1000×(1-1/8-40%)-25+25=475(米)。

变题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1-1/8-40%)=1000(米)。

变题4:修一条路,已修了全长的21/40,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1-21/40)=1000(米)。

变题5: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又25米,每二天修了全长的40%少25米,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25-25)÷(1-1/8-40%)=1000(米)。

变题6: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1/8,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0%少25米,还剩下475米,这条路长几米?

分析与解答:[(475-25)÷(1-40%)+25]÷(1-1/8)=885 (米)。

五、加强直观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的,而这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直观操作,培养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课前每组准备圆柱和圆锥容器各一个:A组,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B组,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C组,圆柱和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D组,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教学时,我先出示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演示,将圆锥装满水,倒入圆柱,正好三次倒满。学生(下转第27页)(上接第55页)亲眼看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我再巧设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呢?就在学生跃跃欲试时,老师让学生四人一组拿出圆柱和圆锥,按照刚才我的演示过程,实际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只有当圆锥与圆柱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时,这个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六、加强“说题”训练

学生解题的错误,一般是由于缺乏细致、周密的逻辑思考和分析。特别是当作业量稍多时,这种表现更为突出。从教师教学实际看,教师为了强化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分析思路图,或画出线段图。但这项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难度比较大,另一方面因费时多,学生持久性不够,往往收效并不大。我在教学中加强“说题”训练——我要求学生解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而要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看看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我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

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愿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有效。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新知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学包圆锥粽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新知
新知速递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