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镌刻中国渔业符号的海洋劲旅安

2009-10-26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09年8期
关键词:獐子集团股份扇贝

彭 会

具有50年历史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瞄准世界海洋科技前沿不断创新,由捕捞自然资源到“底播增殖”,由粗加工到工业化深加工,创造了集约化+股份化的“獐子岛模式”,并倡导实施了“五合一模式”。形成以虾夷扇贝、海参、鲍鱼、海胆等海洋珍品育苗、养殖、加工、国内外贸易为主导的产业链,成为我国较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和海珍品原产地。“獐子岛”商标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北纬39度最适宜的海洋生物生长区

獐子岛位于黄海深处、北纬39度,寒暑交界,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是世界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地区。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采取“底播增殖”的方法,将优质种苗直接投放到深达三四十米的冷水域海底,既不需要投食,也无需用药,让这些种苗经过2—5年的自然纯生态成长,形成海产品的野生品质。10多年来,采用“底播增殖”模式仅虾夷扇贝一项就实现年产值10多亿元。

董事长吴厚刚提出了“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理念,2005年投资200余万元建立海洋生物实验室并建造监测船,每半个月对所辖养殖海域的水质、微生物等指标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在每年的5~9月高温期间,每月由国家赤潮生物监测中心对可能出现的有毒浮游生物、贝毒素、污染物等进行两次跟踪监测。目前该公司所在海域一直保持着国家清洁海域标准,被国家海洋监测中心确定为国内最适宜海珍品生长和养殖的海域之一,并被列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海岛海珍品增养殖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獐子岛牌扇贝、刺参、鲍鱼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实行直通獐子岛海珍品原产地的全程质量监控机制,为消费者安全食用獐子岛海珍品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保险。

2008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内水产养殖业著名科学家唐启升来到长海县獐子岛镇,参观和考察獐子岛渔业海洋牧场后他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獐子岛是我国海洋渔业生态养殖的范例。

日本渔业界知名企业日本中央鱼类株式会社社长伊藤裕康率团参观、考察獐子岛海域环境、海珍品底播增殖、采捕生产和苗种繁育生产、品控实验室、暂养净化厂和深加工生产线后,对獐子岛清洁的水质感到非常惊讶,连连称赞獐子岛是中国的北海道。日本客人把獐子岛比作日本的北海道,意味着獐子岛——北纬39度已经成为一个符号,一个中国海珍品的符号,一个高价值生活方式的符号,这是真诚厚道的礼仪,是獐子岛精神带给人们的信任。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专家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农业部及大连市相关领导的陪同下来到獐子岛考察。在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祥水产品加工厂内,美国专家认真察看了这里水产品加工的整个过程,他们称赞道:“能在中国看到完全依靠机器系统运行的水产品加工,加工出来的水产品,我们很放心。”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农业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上,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惟一一家被安排发言的中国企业,作了《天然的海产珍品,标准的过程管理——黄海北部贝类生态养殖与安全管控》主题发言。

科技创新成就海珍品增养殖基地

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獐子岛渔业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了快速发展。

为了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在大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企业海洋生物研发机构——大连獐子岛海洋生物研发中心,完成了生物实验室、海洋监测室、生物标本室、海洋监测船、客座专家研究室等基础设施的建设。2006年1月,大连獐子岛海洋生物研发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科研资金配套上,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按需分配”。只要是涉及到企业的产业链,并有可能促进企业发展的自主创新活动,该公司就不惜投入、大胆试验。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该公司在科技创新上的投入金额达6860万元,累计投入的成果转化资金达8047万元,成果转化累计获得效益3.96亿元,科技贡献率为78%。

公司通过与国内知名的海洋牧场建设专家陈勇教授联合攻关,已经在各类海珍品增殖礁的设计。不同海域的选择和投放方式、藻场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黄渤海渔业修复和生态渔业模式的建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

公司与中科院海洋所等机构联合研发的“皱纹盘鲍杂交育种技术及其养殖工艺体系”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公司还投入3000多万元与大连水产学院合作开展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利用物理与生物的方法和技术,营造海藻场,设置人工鱼礁、人工藻礁,对刺参、海胆、皱纹盘鲍、扇贝等海珍品的栖息环境进行修复与优化,确保獐子岛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海珍品天然种质资源库”。

2008年4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雷霁霖到獐子岛考察时表示,我国倡导多年的健康养殖模式已经在獐子岛实现,獐子岛渔业用实践创造了“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生态养殖模式,其意义已远远超出一个企业自身发展的范畴,它解决了困扰中国渔业海水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问题,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在了中国海洋经济革命的前面。

志在世界

让产业和产品同步实现国际化

吴厚刚表示:“獐子岛品牌不仅要满足今天的消费者,我们志在明天;獐子岛品牌不仅要满足于中国市场,我们志在世界。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要打造国际级的渔业巨舰,更要让獐子岛的海珍品占领国际大市场。”

2001年11月,獐子岛牌海参、鲍鱼、虾夷扇贝系列产品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2006年10月,獐子岛牌虾夷扇贝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7年5月,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国十佳农产品品牌”。2004年,獐子岛牌虾夷扇贝被认定为辽宁省名牌产品;2005年,獐子岛牌海参被认定为辽宁省名牌产品;2005年12月,獐子岛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獐子岛渔业成为国内水产品首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2006年,獐子岛牌鲍鱼被认定为辽宁省名牌产品。

为了让獐子岛的海珍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08年5月2 9日,由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我国目前较大的海洋贝类产品净化交易中心在辽宁省大连市金石滩落成开业。这标志着我国海洋贝类生产,加工正与国际接轨,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黄海北部黄金产业带的发展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对黄渤海区域乃至全国水产品加工流通体系的建设和规范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彰显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

从2000年开始,獐子岛的海珍品就已销往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市场。国际市场是试金石,认品牌,而品牌就是质量,就是信任。到2003年,獐子岛渔业的虾夷扇贝系列产品已在美国、澳大利亚两大市场站稳脚跟。

2005年10月,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参育苗技术人员坐上了飞往厄瓜多尔的航班,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帮助。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分公司之前,已经在美国波士顿市设立了一家分公司并拥有其全部权益。

志在世界的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抢抓机遇,以其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科技、创新的机制,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渔业百强企业。

猜你喜欢

獐子集团股份扇贝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獐子岛“易主”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獐子岛公司存货管理分析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扇贝的眼睛在哪里
兴衰獐子岛
烤扇贝:贝壳反复利用,壳比肉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