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2009-10-26张媛
张 媛
提要我国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该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准则正逐步接轨。但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操作难度大,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改进。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允价值运用的意义
(一)会计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政府制定的各项制度与规定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情况下与国际规则日益趋同,会计也不例外。从计量属性的角度看,公允价值运用的范围与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会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美国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作为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属性。我国再次提倡公允价值的运用,是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必然选择,从而实现了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实质性突破,具有深远意义。
(二)国内现实经济发展环境的需要。一是适应不断出现的新业务发展之需。随着经济全球化,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远期合约、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使得传统的历史成本难以对其进行计量,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确认和计量;二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形成的助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已逐步趋向完善,市场经济地位已经确立,公允价值应用的宏观环境已初步形成。另外,我国证券市场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在运作的透明度、上市公司综合监管体系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程序,加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案件的处罚力度;加大了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所有这些都为公允价值的引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形成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助推力。
(三)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优越性。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其优越性:一是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使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信息更具决策相关性。历史成本所能提供的只能是交易发生时的信息,而利用这些过去的信息预测未来,其相关性逐渐降低,对决策的有用性也大打折扣。公允价值计量是面向市场的,强调公平交易和市场完善,是以现在为基础的,能够客观地反映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能较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因此,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信息能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二是符合会计配比原则的要求,使企业收益更加真实、全面。企业收益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一方面目前的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上、因果联系上以及计量单位方面都是配比的,但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这二者之间的差额(收益)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劳动者创造的纯利润,另一部分则是由经济因素影响形成的价格差,但现行的利润分配制度对这两者却不加区分,从而出现收益超分配、虚利实分的现象。而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则这种现象可得到很好解决,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同时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得和损失,体现了企业的真实收益。
二、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获取应该在一个活跃的、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进行,它要求参加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上充分了解市场情况。虽然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企业之间的非货币交易还不规范,证券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都不成熟,而且市场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可见,我国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成熟,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比较困难。
(二)公允价值理论体系不完善。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大量使用了公允价值,但截止到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的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科学依据。新会计准则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准则中,仅“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三项提供了具体计量指南,并没有单独关于公允价值方面的具体准则,这使公允价值的运用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此外,公允价值计量还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标准的方法体系,因而不易于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的全面使用。正是因为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许多问题还处于研究中,使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上还处于探索阶段。
(三)现值技术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的应用上,基本上还是倾向于利用市价代替公允价值;但无市价或市价不可靠时,会计人员还需利用各种估价技术,参考本质上具有相同条件和特征的另一项资产交易的现行市价和折现率等交易条件来确定一个合理的公允价值。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不系统地学习价值评估技术和方法,而且需要做出更多的专业判断。况且,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统一,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折现率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和可操作性。因此,公允价值若要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的计量属性,它必须解决不同市场情形下市价如何运作以及在缺乏公平市价的情形之下,会计人员如何通过计量模式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的问题。
(四)会计从业人员素质跟不上。公允价值的计量较多地使用估计现金流量来决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同时,为了保证某种假设和估计的合理性,会计人员需要考虑和关注总体的经济环境、具体行业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企业自身所处的经济境况以及当前的市场条件;把握企业自身的目标、战略;估计与现金流量有关的风险。然而,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在一线从事财会工作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数甚少。同时,会计后续教育缺乏力度,许多会计师并不熟悉新的会计制度。另外,一些年轻的会计人员缺乏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对较复杂的会计业务很难较好地处理。这些都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提出了挑战。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一)建立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首先,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是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的,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其次,要全面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能够在市场上有效流动。特别是要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扩大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资料市场和二手交易市场,提高市场有效性,使市场能够公允地反映资产的价值,从而使公允价值的取得更客观、更及时、更经济。
为促进生产资料市场持续、稳定地发展,在市场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市场监测与调控工作,不断提高监测、调控水平,适时发布市场监测信息,保证公允价值获取途径的通畅;二是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资料市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大力创新流通业,推动生产资料市场增长方式的转变;四是加快批发市场的改造和提升。
另外,要重视培育和发展独立诚信的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努力提高评估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方面需要我国管理中介机构的行业协会对其加强监管,规范评估规则,制定更加严厉的措施对违规中介机构进行处罚;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中介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加强理论研究,完善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公允价值的理论体系尚未完善,无法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的要求及方法散落于各个具体准则之中,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了不一致,这些不一致性又增加了公认会计原则的复杂性。因此,必须制定全面、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为有效实施会计职业判断提供指引。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中,对于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需要以最近可获得的信息为基础做出判断,力保信息来源的合法性。另外,为避免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技术方法和参数选取制度。同时,还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首先,为了防止企业因保牌与配股等动机而利用公允价值创造利润,在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指标考核时,应考虑将未实现的损益与已实现收益分别考核。其次,必须加强对公允价值有关信息的披露,规定任何公允价值方法不仅应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及产生的收益,而且应根据相关项目进一步细分各种收益的来源和变动。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是获取准确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为了让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适应公允价值应用的需要,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保持职业良知,在不违反法律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其次要完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理论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具体来说,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后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公允价值处理方法;二是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使会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三是提高会计人员相应的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提高其科学确认能力,保证确认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四是培养会计人员风险意识和未来观念,能够在规则范围内灵活进行业务处理,及时准确地取得公允价值。
(四)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控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蓄意造假、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市场监管失灵。所以,公允价值需要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加强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监管部门、证交所、专业媒体等在内的社会监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会计规范,使公允价值在掌握规则的行业规范指导下实施,对公允价值恶意操纵者及获利主体予以严惩。应加大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财政、税务、审计、上级部门等管理机构须强化监督,界定各自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同时应建立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和作用。除此之外,要加强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严格遵守独立审计的最新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监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借鉴海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确保以公允价值计量为基础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在实施外部监管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强化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建立和完善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郭李全.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7.11.
[2]杨小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初探[J].财务与会计,2006.10.
[3]曲婧,薛雷.公允价值会计应用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