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推动学风建设

2009-10-26历建刚周广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1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科技创新高校

历建刚 周广生

提要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浓郁的学术气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如何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科技创新;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降低了入校门槛,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而相关师资、软硬件配套设施并没有随着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将来入学人数的减少,如何提高办学声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而学风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优良的学风、浓郁的学术气氛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在整个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对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独特功能,使之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个重点课题。

一、当前高校学风普遍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的学风从主流上看是勤奋扎实、刻苦认真的,大部分学生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勇于攀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但是,也应实事求是地指出,目前高校学风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很多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读书只是为了“混日子”,混“文凭”,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高校学生中有不少人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大学的学习很不适应。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应用。学生注重被动接受现成的知识信息和结论,忽略学习中的创新思维和训练;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死记硬背为主,忽略理解和运用。不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缺乏计划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严谨的学习计划,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难以有学习的积极状态。目前,各高校都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但学生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纪律松弛、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很多同学无所事事,迷恋网络游戏,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留级现象。

二、科技创新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助推器”

(一)科技创新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1、科技创新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是优良学风形成的保证。学习纪律是优良学风形成的强有力保证。科技创新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之一就是严明的组织性、严谨的科学态度、周密的逻辑性。在科技创新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竞赛的规则要求,较强的时间性限制,还要合理安排课堂学习与竞赛活动,要用科学的态度和严密的逻辑来处理学习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合理统筹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科技创新活动的准备和开展都是在学生上完课的课余时间进行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上完课无事可做,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队伍的建立,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自上而下形成一种“赶、学、帮、超”的良好氛围,带动学风建设。

2、科技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技创新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知识价值的认识水平、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对学习的行为意志力,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氛围,进而构成一定的群体压力,使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被这种强有力的稳定气氛所感染,并日益与之交融,从而得到陶冶。使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得,得有所感,通过竞赛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小至班集体,大到整个校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烘托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不断更新观念,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教育人才不应“大众化”,教育不应束缚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正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发展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重视教育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有意识地将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自得自求的过程。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大学必须实施创新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树立教育创新思维,树立教育质量意识。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其本身就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真正做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三、加强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地,就必须努力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首先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性思维,使大学生树立成为创新人才和具备创新能力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意创新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教育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吸引和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积极营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环境和氛围。要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就要在大学校园里创造一种好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耳濡目染,逐步培养创新的冲动和激情。除了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烘托这种气氛,例如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成功经验和效果展览,宣传学校科技创新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涉猎多学科知识,提高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还要组织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把特长和兴趣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以小组为单元组织起来,聘请专业教师进行指导,使科技创新更有规模性和针对性。要充分利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国内或相关地区举办的各种科技创新竞赛这一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达到科技创新成果的体现,扩大科技创新的影响面。

(三)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要把科技创新活动在高校长期开展下去,真正达到以科技创新促学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对积极参与的学生在大学生素质测评中应给予充分肯定,对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高校应设立专项基金给予表彰,并颁发相应荣誉证书,促使广大学生热心学习,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锻炼创新创造能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科技创新活动,对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教师,要从政策上加以激励,对开设相应学科竞赛课程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工作量系数;优先安排竞赛有关教师进修;给予参加竞赛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和适当补贴与奖励。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贡献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体现。在行动中加以支持与关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把课程教学活动与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课内与课外的互动,促进教风与学风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冀学锋.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的学风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4.

[2]鲁保富.构建系统、高效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5.8.

[3]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J].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科技创新高校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