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玩耍,妈妈的应为与不为
2009-10-26李敏谊
李敏谊
作者简介: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系)博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早期儿童的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课程与教学和比较幼儿教育。
与同伴交往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同伴交往既是儿童从“自我中心”走向“团体生活”的必然阶段,又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同伴交往,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在没有成人权威和压力之下享受自由宽松的氛围和获得积极的心理感受。
同伴玩耍,妈妈别轻易伸手
独生子女的现状往往让父母对幼儿过分珍爱,这就容易产生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比如,当孩子之间发生轻微的肢体冲突,哪怕是一点小碰撞的时候,家长可能都会出面制止。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解决纠纷等问题的机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经典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由此可见,学会共处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如果我们父母还过分干预幼儿与同伴交往,那么幼儿身上或多或少的不合群、自我中心、自私等苗头,都无法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自动纠正。
同伴交往,宝宝成长三动力
我们要珍惜和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这会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个性。
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是交流最直接和最快捷的方式。一般而言,与同伴玩耍肯定涉及到如何解决冲突等问题。虽然对幼儿来说普遍存在“男孩靠拳头,女孩靠舌头”的行为模式。但是语言仍然是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首选方式。在与同伴玩耍和交往的过程中,幼儿要尝试运用各种交往语言,例如学会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仅练习了语言,通过对方的反馈,儿童也更好地认识和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帮助幼儿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获得良好稳定的性格特征。独生子女家庭的幼儿往往容易“唯我独尊”,如好吃的东西一个人独占,好玩的东西一个人独霸,凡事都要别人“谦让”,一旦别人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幼儿很容易大哭大闹。这种“人人为我”的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冲突。
在与同伴玩耍的过程中,幼儿必须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让渡自己的部分权益,以获得成为某个集体的一分子,这是从“自我中心”走向“团体生活”的良好开端。同时,与同伴玩耍往往也伴随着一定的游戏规则,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到自觉遵守,可以帮助幼儿养成初步的规则意识,更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稳定的性格特征。
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的社交能力必须通过日常生活的学习才能获得,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与机会,相信孩子有能力解决类似的小问题,并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与同伴的冲突和矛盾,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
同伴冲突,妈妈可以这样做
对父母而言,尤其是作为主要看护人的妈妈而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孩子与同伴玩耍过程中所产生的肢体或者语言冲突等问题呢?我们可以怎样做呢?这需要妈妈们根据宝宝的实际年龄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岁宝宝与同伴玩耍的特点
孩子会想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虽然实际上是各玩各的,但仍会注意彼此的游戏,有时会短暂参与对方的活动。这个时候不太容易有纠纷。
妈妈可以做的事:
带宝宝到小区的活动场所或者公园等公共地方,鼓励宝宝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教宝宝学习遵守简单的规范,如:分享、排队等。
3岁宝宝与同伴玩耍的特点
会和同伴一起游戏,能够与人合作,寻求同伴的帮助,能适应团体生活及遵守群体规范i因为刚上幼儿园可能有适应的问题,孩子会有更多的负面情绪,喜欢告状;会主动向人打招呼;能对他人表达同情。
妈妈可以做的事:
爸妈可以邀请班上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有更多机会练习与人相处的方式。
孩子闹情绪或者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可以通过语言适时回应孩子的情绪,帮助他自己认清情绪,并尝试进行反思,如:“你看起来好生气,为什么呢?”提醒孩子与人互动时应该注意的礼貌,如:请、谢谢、对不起。
4岁宝宝与同伴玩耍的特点
孩子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合作,能和人分享物品,会帮助同伴。
孩子能负责团体分配的简单工作,会排队和轮流,愿意遵守团体游戏的规则。
孩子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察觉他人的情绪,给予安慰与关心。
妈妈可以做的事
如果孩子天生害羞,父母可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中来玩,在安全熟悉的环境下,学习与朋友相处。多给幼儿提供一些轻松自由、感兴趣的合作活动,例如过家家游戏等。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帮助孩子练习社交技巧,学习解决冲突、表达情感,认识自己和他人可能针对同一个事情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
如果孩子出现交友问题,例如抱怨同学不理他、不跟他玩或不跟他做好朋友,父母首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心事,给他鼓励,帮助他想一些积极的办法挽回友谊,也可以趁机让孩子学习更多的社交技巧。
父母还可以邀请几个熟悉的孩子到家里玩,示范如何与他人交往互动,带孩子们一起玩简单的游戏,与其他家庭一起出游活动,让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下,长时间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慢慢熟悉,有效地提及幼儿的社交能力。
还要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玩具及点心,比如将这些东西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还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阅读有关友谊的一些图画书,帮助孩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些孩子不被其他孩子接纳的原因可能包括:服装仪容不干净,喜欢说粗鲁的话,抢同学的玩具,常推挤同学,破坏别人正进行的活动。这些孩子往往以为这样做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并不知道这样做是不适当的。父母在了解孩子的交友状况后,从旁观察孩子与别人相处的情况,从其中找到问题的关键,帮助孩子学习尊重别人,了解正确的社交方式,在团体活动进行中学习与他人互动、合作、分享,注意他人的需要。学会用正确而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5岁宝宝与同伴玩耍的特点
孩子可以遵循团体的游戏规则,玩一些简单的规则游戏,如扑克牌、弹珠比赛游戏。
孩子群体问常有小团体的情况,喜欢和同伴分享秘密。
妈妈可以做的事
倾听孩子在人际交往上遇到的难题,不要批评取笑他的处境,给他一些鼓励与建议。同时妈妈在允许孩子之间小团体存在的前提下,也要鼓励孩子尝试接纳更多的朋友一起玩。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作为父母,我们必须做好示范作用,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大惊小怪。在家庭中也要贯彻团体生活的各种礼仪和规范,例如分享、轮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