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至高无上的放肆

2009-10-24张曼娟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爆米花专心学堂

张曼娟

如果我们深一层去体会“放肆”的内涵,或许就不那么戒慎恐惧了……

这是小学堂成立三年以来,最紧张也最期待的日子,我们为少年二班的孩子,准备了一场结业式。整个空间里,都是依依不舍的味道。

这一场结业式,也是一场成果发表会,小学堂的老师们制作了孩子的上课片段与他们的佳句欣赏,要与家长分享。

11点钟,小学堂的大门推开了,家长们陆续进场。阿寰突然跑到我身边,说:“老师,这个给你。”我反射性地往后退一步:“你又要吓我?”

上个星期,他交了一个手机给我,要我盯着屏幕画面上的摇椅,看它摇晃几次。

“没动啊!”我说。“要专心啦,你要专心看啊,动啦动啦……”真的动了,我专心地数着,一次、两次、三次,突然,猝不及防地,一张丑陋的鬼脸占据了整个屏幕。“啊——”我惊恐地大叫一声。

“吓到了!吓到了!哇哈哈哈!”阿寰开心她大笑。

“可恶啊你!”我转身要捶他。他跑开了,我拔腿去追,他只跑几步,就停下来,让我抓住,捶了几下。“老师,你真的吓到了?…当然啦,我那么相信你,很专心地数摇椅动几下嘛!”我一边说着,一边也忍不住好笑起来。

阿寰的手放在背后,说有东西要给我,我当然提高警觉。他似有若无地笑了笑,拿出一张纸递给我,转身离开了。

那是他写给我、写给小学堂的—首歌。

第一次来小学堂的那年秋天/兴奋的感觉比睡虫还多了一点,老师和同学第一次见面/在教室里到处书香蔓延/窗外的麻雀看着里边认真的容颜/晴天出现过着充实的一天

雨天洗脸我向小学堂往前/坐着捷运外头细雨绵绵/好希望佳句可以再多写一点/坐在同学旁边笔记已布满整面/雨滴轻轻地打在玻璃表面/伴奏跟着笑脸一起出现

阿寰会来小学堂,完全是受到弟弟阿宇的影响,阿宇的作文突飞猛进,在学校如鱼得水,他喜欢老师和同学,大家也喜欢他。阿寰看弟弟那么开心,便主动要求,他也要来看看,这一看,就看了一年半。他的作文没太大进步,也看不出喜欢或不喜欢小学堂。到了少年二班,老师们努力在他的作文中挑出佳句来表扬,并且必须面对一个事实:阿寰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他的作文天马行空,创意无穷,却不见得符合正规作文的要求。然而,我常常在想,这世界若只有“规格化”的人,那该多么无趣啊!

那一次,我出了作文题目《XX,是最重要的》,让他们写作。大家都写得很认真,有人说,“乐观”是最重要的;有人说,“自信”是最重要的;有人说,“爱是最重要的”。而阿寰说,“马桶”是最重要的。他写下了人在什么时候最需要马桶,需要马桶时找不到马桶有多么痛苦。全篇都是笑点,老师们一边狂笑,一边摇头,不知如何是好。笑完之后,我认同了阿寰的创意;也认同了他的论点,但是,我告诉他,这么好的点子不能浪费啊,你应该再多说一点,我们可以跟马桶学到什么启示呢?一篇文章的深度就会出现了啊。

不久之后,阿寰的妈妈告诉我,这一期课程结束,阿寰就要去美国念书了。是他自己要求的,他明白看起来吊儿郎当的自己,常常会被误会,仿佛是故意挑衅老师,故意和他人作对。他觉得到了美国,自己的特立独行也许会被当成独特来欣赏。“到了那里,他也许才能有比较好的发展。”妈妈这样说。

我点点头,表示能够理解,但我不能解释心中何以那样忧伤。

“阿寰的文章都有诗歌的味道,以后说不定会变成很棒的作词人哩。”我当着妈妈的面,肯定阿寰。妈妈感到诧异:“老师也发现了啊?他很喜欢写诗歌的。”“这样啊?”我对阿寰说:“你要不要写首歌送给我?送给小学堂?”他抬了抬下巴,很酷地朝我笑一下,未置可否。直到最后一堂课,他准备了这个礼物,送给小学堂的一首歌。

我在结业式开始时,念给全体家长与孩子听:

我会想念想念在这里的一切/一切一切一切/下课播放的音乐会在我心中徘徊/当我再次回来已不是小孩/青春的雨下着一遍又一遍/就算感冒我却盼望可以再淋一遍

离开小学堂这天/散发的不是离别的气味俄有这信念会再见/说我很固执无所谓/豪情不减嬉笑当年

名为青春的潮水淹没了我/退潮后沙滩上坐着湿透的我/看着小时候向我挥舞着双手/但我还在刻在心中的小学堂/还在永远留在心中

这不只是和小学堂惜别,也是他自己与童年的告别啊,与故乡的告别——去那个遥远的异乡,铸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一切岂是容易的事?走出小学堂的阿寰,是否已经知道,他也将跨出人生的一大步?

在学生与家长的热烈掌声中,我请阿寰站起来打个招呼。他有些腼腆地站起身,我这才发现,他穿了件黑色T恤。胸前两个白色大字:“放肆”。

成年人杜绝孩子的放肆,怕他们冒犯长辈、冒犯他人。一直以来,放肆,都是被压抑的,从来不值得鼓励。但,如果我们深一层去体会“放肆”的内涵,或许就不那么戒慎恐惧了。这一次,阿寰向我们放肆了他的感情,让我明白,原来,在他的嬉笑与不在乎之下,隐藏着这样的深度。

少年班有个女孩,很乖巧,她上课时很专心,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可是,却令我感到微微的焦虑。她只是盯着老师看,却不看课本,也不抄笔记,好像她是来看电影或舞台剧演出,而不是来上课的。听了我的描述,别的老师也在一旁观察,得出结论:“真的耶!只差一桶爆米花,就完全是看电影的感觉了。”于是,我们便昵称她为“爆米花女孩”。

“爆米花女孩”的妈妈说,她很喜欢来小学堂。因为听老师上课感觉很放松。“可是,她也太放松了吧?”下了课,我叫住她,“这次写作文,至少要用一个修辞技巧,一个就可以了。行吗?”她羞怯地笑着点点头。就这样,我们鼓励着她的想象,让她更大胆一些,更放肆一些。她的信心渐渐充满,常常奋笔疾书,欲罢不能,成了写作文最好的那一个。

习惯压抑,而不放肆的孩子,连作文都写不好,因为他不敢想象,不敢创造。

我也让孩子写过一些问答题,像是:“如果谋杀一个‘无辜的人,可以解除全世界的饥荒,你愿意这么做吗?”绝大多数的孩子都认为“无辜”的那个人的生命也很珍贵,不应该谋杀,然而,其中有两个孩子。说明了不应该谋杀无辜者的种种理由之后,笔锋一转,写道:“全世界的饥荒,怎能坐视不管?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解除全世界的饥荒,那么,我希望被谋杀的那个人,是我。”“如果是我,那么,请动手吧。”我的红笔停在空中,整颗心被紧紧揪住,这一个女孩与这一个男孩。不过十四五岁,他们都是安静的孩子,很少发言或发笑,各方面的表现也不是特别突出,并没有引人注意的企图,大概是在团体中挺容易被忽略的孩子。

可他们竟然愿意牺牲自己,为不认识的他人而牺牲,如此神圣伟大而诚挚笃定。在那沉静的、循规蹈矩的身躯中,原来有着至高无上的放肆——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出去,哪怕是最贵重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样慷慨,无所畏惧。

(摘自《深圳晚报》)

猜你喜欢

爆米花专心学堂
哲理漫画
长出我的爆米花
为什么不能多吃爆米花
乱跳的爆米花
废寝忘食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专心的小玛妮雅
宝宝国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