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之源
2009-10-24王薇
王 薇
2008年12月12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方案在青海省西宁市通过评审,这标志着作为全省重点旅游景区的三江源地区将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鉴于三江源地区旅游业亟需加快发展和区内生态——经济——社会问题突出的现状,在青海省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由省旅游局具体组织,通过国内招标方式,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于2007年12月启动《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工作组采取实地勘查、与社区居民和游客访谈、问卷调查、重点部门访谈、座谈会、内部讨论会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翔实的数据与信息。近日,本刊记者专门就《规划》的相关问题走访了此课题负责人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钟林生博士。
记者:我们都知道,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但是具体的情况,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不是很了解。所以首先想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江源的地理位置。
钟林生:好的,那么首先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范围为北纬31°39′-36°12′,东经89°45′-102°23′之间,行政区域包括青海省的玉树、果洛、海南、黄南等4个民族自治州的16个县及海西州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镇,面积为36.3万平方公里。
记者:那么它在中国地理上和生态上有怎样的意义呢?
钟林生:这样一个地区是有着非常独特的地理和生态意义的,对于我们进行研究、试验与保护来说,是极其典型的示范性的区域。三江源地区是世界大河——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生态环境最为敏感脆弱;长江流域总径流量的25%、黄河流域总径流量的49%、澜沧江流域总径流量的15%,均来自三江源地区,其生态环境安全极为重要,是国际上极为重要且十分罕见的多条世界级大江河水源地保护地带。与此同时,三江源地区也号称着“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的腹地与主体,有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巨大的山脉景观,是反映了海西运动、燕山运动、新构造运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青藏高原隆起等地球演化历史重要阶段和重要事件的关键区域。
从生态角度上来看,三江源是世界上天然湿地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和分布最集中的天然景观区,其天然湿地分为河流湿地、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3大类,共7.33万平方公里,拥有扎陵湖、鄂陵湖两处国际重要湿地,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是世界上一流的高海拔天然湿地景观区。与此同时,这里还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级高海拔野生生物王国。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高寒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孕育了极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拥有极强的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是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记者:近年来,在青海省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地区旅游才渐渐得到重视,一个江河源型国际级生态旅游的新项目已经提上日程。目前,这个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如何呢?
钟林生: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是落后于青海省平均水平的。目前景区发育程度较低,旅游业产业在三江源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尚低,2007年玉树旅游总收入(5224.5万元)仅占GDP(178282万元)的2.93%;2006年果洛旅游总收入(706.3万元)仅占GDP(86625万元)的0.82%。但在起步晚、基础差的情况下,三江源地区旅游发展速度较快。玉树州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2570万元增至2007年的5224.5万元,增长率为43%。果洛州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511.42万元增至2006年的706.3万元,增长率为38%。基础差、发展快,是三江源地区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特征之一。
目前,三江源地区拥有2处国际重要湿地、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旅游景区,但空间分布密度较低。而且尽管开展了一些生态旅游活动,但常常被一些旅行社和景区当作“绿色标签”,而无生态旅游之生态、环保、教育和关注社区之实质,基础设施薄弱,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还没有真正符合国际生态旅游标准的成型的生态旅游景区,生态旅游发展总体处在萌芽阶段。
记者:正如前面提到的,三江源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意义。那么在这样一个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比较滞后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能够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或者说有哪些意义呢?
钟林生:目前来看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分几点来谈。
首先,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促进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旅游有利于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是保护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它可以使资源享用者直接为资源保护提供资金,改善保护区资金短缺状况,理顺自然保护的责任、利益关系。可以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政府对保护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的认识,加大对保护区的支持力度。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将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产生良性互动。三江源自然、原始的环境在科学的管理下将会吸引更多的生态旅游者,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生态旅游者的到访将会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多投入,促进保护区的建设。
第二,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进程。生态旅游者通过生态旅游活动,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的认识水平,丰富生态学知识,加深对自然规律的理解,提高对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环保意识,更加热爱环境,珍爱自然,为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江源地区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又是母亲河的源头,其生态旅游发展对于提高生态旅游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生态保护意识均有重大作用。随着生态旅游者的不断到访,将会大大加快社会生态文明的进程。
第三,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促进三江源地区旅游产业的绿色化。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实行绿色开发,在旅游规划和具体旅游项目设计中,能够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意识,防止建设性破坏;推广绿色经营,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推广绿色消费活动;提倡低能耗、无污染的交通方式等,以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性。目前,三江源地区的某些旅游业存在破坏环境、影响生态的负面影响,是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方式。生态旅游将对于该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产生深刻变化,促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四,在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促进三江源地区价值的更好实现。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保护区在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功能。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三江源地区农牧业生产等经济活动发展潜力不大,而在提供生态服务、科研教育、生态旅游等方面三江源地区独具竞争优势。通过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三江源地区的价值将得到更好发挥和实现。生态旅游为该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的引进,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和开拓市场,提高当地知名度。生态旅游可以带动餐饮、旅馆、交通运输业,而且可以带动旅游纪念品加工业和工艺品制造的发展。
第五,在三江源地区发展生态旅游能够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为当地社区提供资源利用的替代方式和就业机会,减轻资源压力,缓解自然保护和当地资源利用的矛盾。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大都分布于偏远、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改变当地农牧民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扩大就业,实现传统农牧业的改善,以非消耗的方式利用资源。同时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生态旅游发展将提高人们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视,这也促进了地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生态旅游将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
记者:《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已经通过了审核,《规划》的具体方案是什么样的呢?实施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钟林生:正如《规划》中提到的——三江源地区的总体定位是:融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江河源型国际级生态旅游目的地。在这个定位之下呢,我们部署了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战略,那就是采取动态可持续的模式,即要求生态旅游发展不仅要保护当地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传承地域文化,而且还要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调整现有的不良状态,在持续发展中寻求新的、更高的平衡状态。这一战略的实施要点在于以下8个方面:公开承诺遵循生态旅游原则、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建设生态兼容的基础设施、进行生态可持续的经营实践、产品应满足或超出游客的期望、不断为当地社区发展做出贡献、进行有诚信的生态旅游营销、促进自然保护及文化传承。
记者:那么您能否再细化一下,给我们的读者具体讲解一下部署这样一个战略,要配合哪些相关的措施呢?
钟林生: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是政府主导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利用管理战略,是点轴式与据点式相配合的空间拓展战略,也是合理取舍与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更是内外并举与注重整合的区域旅游协作战略。是一个各个部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协调共同努力的战略。
整体上,三江源地区旅游利用的空间布局可以概括为“123458”,即:“一块三江源主品牌,两级旅游组织中心,三个层次重点景区,四纵五横旅游廊道,八条精品旅游线路”。
其中,一块品牌指整个三江源地区都要主打“三江源”品牌;两级旅游组织中心指的是结合现有的城镇与交通节点,根据旅游景区的布局,打造一级旅游组织中心和二级旅游组织中心;三个层次重点景区指的是分别从建设期限(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与重要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对38个重点景区进行分类,以实现生态旅游景区的有序开发利用;四条纵向旅游廊道,从东向西分别为:同仁——泽库——河南——碌曲;湟中——玛沁——甘德——达日(包括支路一条);G214三江源段;G109三江源段等四条交通干线的附近景区(点);五条横向旅游廊道,从北向南分别为:河卡山——兴海——同德——泽库;雪山乡——玛沁——河南;花石峡——达日——班玛——久治;不冻泉——曲麻莱——清水河;唐古拉——治多——结古(包括治多——曲麻莱段)等五条交通干线附近的景区(点);八条精品旅游线路,指的是黄河源科考线路、长江源科考线路、澜沧江源科考线路、可可西里科考线路、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线路、江河源生态系统考察线路、高原森林生态旅游线路、格萨尔文化生态旅游线路。
记者:是不是说《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核通过,标志着三江源地区将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呢?《规划》对于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建设的战略步骤安排是怎样的呢,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呢?
钟林生:是的。那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吧。
首先是近期,也就是2009年到2012年之间,这一阶段是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的基础建设与重点培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顺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全面推动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建设;迅速加强对结古镇、年保玉则、文成公主庙、鄂陵湖、扎陵湖等已初步开发景点的旅游环境整治和改善;编制年保玉则、勒巴沟——文成公主庙、黄河源、阿尼玛卿、可可西里、达那寺峡谷等一级重点景区的详细规划;积极推广“人间净土,三江之源”的区域旅游形象品牌;积极宣传年保玉则、勒巴沟——文成公主庙、黄河源、阿尼玛卿、可可西里、达那河谷等重点景区的旅游形象;策划举办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充分利用玉树机场通航契机,全力推进玉树州玉树县重点景区和结古镇旅游小城镇建设;着手进行三江源地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年保玉则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的准备工作;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而中期是从2013年到2020年,这个阶段是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突破与高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将保证:年保玉则、勒巴沟——文成公主庙、可可西里等重点景区建设基本完成,成为生态旅游市场热点景区;举办一批有影响的体育赛事与节庆活动,全面打造、充实“三江源”旅游品牌;初步完成区域旅游小城镇体系布局,结古镇、大武镇和久治县城的旅游城镇建设初步完成,成为景观风貌突出、旅游服务功能健全的区域旅游中心;旅游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初步建立起“四纵五横”的区域内部旅游交通框架;生态旅游动态可持续体系构建完成;建设与完善旅游活动基地的项目与服务;打造“神圣三江源”“唐蕃古道”等大型实景演出;实现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最后是远期,是从2021年到2025年期间,这一阶段是整个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体系完善与精品打造阶段。这一阶段要完成的目标是:区域生态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提升;新一批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包括科考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生态旅游动态可持续体系得到完善和提升;全面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与旅游娱乐活动,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全面完善旅游环境,彻底由以经济收益为本转变为以游客为本上来;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全面提升,旅游经营、管理与开发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人才齐备,实现旅游科学发展;建立完善、畅通、高效、立体化的旅游市场营销系统;以期最终能够全面实现本次规划制定的战略目标。
《规划》方案目前尚未正式实施。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融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为一体,以打造“江河源型国际级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发展总体定位的《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在充分把握了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态势与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功能分区、保护优先、容量控制、重点带动、造福社区和协调统一等原则,强调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的保护,强调游客体验和环境教育,强调社区居民和生态移民的参与,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最优化。我们期待着方案能够顺利进行,在科学的指引下,我们相信大美青海、神奇三江源头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