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应加强参与“世界地质公园”运动
2009-10-24程起骏
程起骏
创建青海地质公园的资源和选择
青海省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神奇的地质文化资源,不少资源是独一的,它们完整地记录了地球儿童时期的记忆,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我们所拥有的资源量与开发度相去甚远,不成比例。
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分类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地区地质公园三大类,青海省尚无世界级的地质公园。已入选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地区地质公园的有察汗河、北山、鹞子沟三处森林公园。坎布拉森林地质公园一处。可可西里、三江源、孟达天池三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地质公园只有“半个”。入选“世界地质遗址名录”的地质遗迹一处也没有。这实在只是我们所拥有资源量的九牛一毛。我们应迎头赶上,为开辟青海省旅游产业新天地,努力创建几处不同等级的地质公园。现提出如下的初步设想:
一、创建三江源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的发源地在青海玉树州唐古拉山脉的最高峰——格拉丹东。格拉丹东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海拔6621米,这是一片南北长50多公里,东西宽30余公里,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的冰川群,共有发育完全的大冰川50余条。这里是一个神奇幻秘的冰雪世界。山势崔嵬,雪峰连环,其形千姿万态,如立地接天的琼楼玉宇、又如万千玉佛比肩而立。所以蒙古族把格拉丹东称为“冰琢的万千神佛”。冰山之下,冰塔林立,各有其形,如玉女、猛士、神兽、琼花,神工鬼斧,难以言表。冰塔林间,又有众多的冰川湖,万千雪峰倒映湖中,静谧如梦。其间有冰洞、冰桥、冰钟乳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群。冰川底部还有一处冰鼓群,最大的冰鼓直径30多米。夏日冰鼓会自动爆炸,声如巨雷,传至数十公里,喷出水柱高达几十米,这种现象被地质学家称为“冰火山”。真是天意难测,大美无言!
长江正源出之格拉丹东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冰川下沿冰水消融,如珠泪点点,汇成涓涓小溪,向山下流去,这就是万里长江源头的真容。夏日,冰川之间露出地表,雪莲、大黄、红景天、点地梅等开得天真烂漫、姹紫嫣红,花迷人眼。它们短暂而炽热的生命和绚丽的色彩,给寂静的亘古荒原以无限的生机。区内还有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
格拉丹东和姜根迪如冰川可组成长江源头世界地质公园的两个主景区。其地质年代极为古老,各类地貌发育充分,系统有序,地貌景观十分独特而奇秘;从人文层面上看,是世界第三大河的源头,“中华水塔”之所在,有如此之蕴含,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上最高、最大、最奇、最美的世界冰川地质公园。
二、诺木洪贝壳梁国家地质公园。海西州都兰县诺木洪乡的戈壁滩上,有一处贝壳梁地质遗址,长约2公里,宽约80米,高约30余米,全由五分币大小的贝壳形成的山梁,十分奇特,这是柴达木古海的见证,也是世界范围内十分罕见的地质遗存。离贝壳梁不远处就是风景奇绝,保持原始生态面貌的霍鲁逊湖。水面积217平方公里。海拔2580米,是柴达木盆地最低处。湖中一年四季能见到芦苇织成的“草船”飘飘荡荡,时现时隐,如传说中的神仙们驾驶的“天槎”,穿梭在湖光云影之中。湖中和周边栖息着大群的黑颈鹤、白天鹅、斑头雁、黄鸭等珍稀禽类。诺木洪乡还保留有世界最大的,也许是最后的野生枸杞森林及柽柳、梭梭林。
诺木洪乡也是名闻世界的诺木洪文化的发源地。规模宏大,蕴含独特、保存完好的塔温塔里哈遗址与贝壳梁毗邻,建于南北朝吐谷浑时期的诺木洪古城保存基本完好。在诺木洪出土的元年纱币,也可能是国内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一种纸币了。另外,诺木洪的秀沟地区,地处昆仑山顶,是除可可西里之处,唯一能就近观察到大群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的最佳地区。根据上述资源拥有量和资源的品位,应创建为国家地质公园。
三、察尔汗盐湖文化公园。察尔汗盐湖就面积而言,位居世界第二,论储量为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盐湖至尊。该盐湖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神秘、洪荒、博大的神韵和氛围,给人以新、奇、绝、幻的感观享受和深刻的哲理启迪。除现有的景观外,可借鉴日本龙串湾“海中公园”的成功事例,修筑一座高水平的大型湖下公园,游人可乘电梯深入湖下长廊和水晶宫中,直接观察盐湖内部的神奇景色和人工增设的幻魔景观。还应借鉴美国在1962年修建的世界第一个盐湖城水下实验室的经验,建成中国第一个盐湖水下实验室——集科研观光为一体的基地。另外,还应修建中国第一座盐文化博物馆、盐生植物园、盐湖药浴池、盐湖潜水馆等配套设施。
盐湖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咸池”这个古地名多次出现在《庄子》《山海经》以及《离骚》等先秦典籍中,“咸池”即为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这一点为中外学术界所共认。《庄子》记有黄帝曾在洞庭湖边举行盛大的祭祀,亲自演奏了来之咸池的《钧天广乐》。有关咸池的古代传说还有很多,都可以成为打造察尔汗盐湖文化公园的底料。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有专文论及(见《昆仑文化旅游论坛》)。
四、申报“地质遗迹”的建议名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地质遗迹”的定义,是在漫长的地球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面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水体、地质灾害遗址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根据这一界定,青海省可申报为“地质遗迹”的项目很多,现就笔者所触及到的举要列出如:果洛州年保什则圣湖,玛可河大型罗哲鱼栖息地;德令哈托素湖边的古地质遗存,即所谓的“外星人遗址”;格尔木8.2级大地震遗迹;都兰沟里古脘足类化石壁;德令哈古菊石化石沟;柴达木南八仙大型雅丹地貌(即魔鬼城);湟源宗家沟大型石窟群,即早期的西王母石室;民和喇家古大洪水灾害遗迹;青海境内明长城等。
申报“地质公园”的意义及机遇
申报和建设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有着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当今世界,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加入“地质公园”运动,就是青海省在环保领域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方式之一;所建成的“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数量和质量,是一种文明程度和地域经济实力的彰显,能够产生众多的品牌效益。有力地推动青海省的旅游产业,向高原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建成“旅游名省”的大目标做出贡献。
申报“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有着较好的机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申报项目有六条要求:①要有明确的边界,足够大的面积,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地质遗址组成,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②受到公园式的正式管理及保护,制定了官方的保证区域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③支持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能加强居民对居住区的认同感和促进当地的文化复兴;④可探索和验证对各种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⑤可用来作为教育的基地,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有关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⑥始终处于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管辖之下,所在国政府必须依照本国法律、法规对公园进行有效管理。
上述要求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完全吻合。本文所列的项目其品位、档次也完全符合有关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地质公园”的目标宏大,长远目标是建立600至650处。我国拟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325处,其中国家级67处,省级162处。青海省拥有巨大的地质资源,因此,青海省加入“地质公园”运动的空间较大,机遇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