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现状的若干思考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实际操作形成性评价课程改革

田 恬

摘 要:本文通过对英语教学评价的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对现阶段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种种现象的剖析,从多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 课程改革 实际操作 现象 思考

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运用系统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对教育现象或教育活动及成效进行价值性的评判,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可以包括检查和测量。现代教育评价显著的特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和达到教育和教学目标为中心的评价,不仅重视测量学生的知识,而且重视测量学生的智能与品德;不仅重视总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而且重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不仅由评价者作评价,而且注意自我的评价作用;不仅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而且用于评价课程教师教学和教育的各个方面。外语教育要得到正常的发展,也必须依靠评价的支持。其主要组成部分是外语教学评价。外语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按评价在课堂中使用的顺序来分,可分为安置性评价(placement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着重于教学过程)、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和总结性评价(着重于教学结果)(Airasian&Madaus,1972)。

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形成性评价的观念就已被提出,尔后经过布卢姆使之运用于教学评价活动之中后,内容不断得到丰富的发展。目前,它已受到普遍重视,成为教育评价中一种较为广泛使用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即根据教学目标,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条件、过程、结果),跟踪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为采取适当的教学措施提供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价等。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

众所周知,新中国的教育评价活动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苏联5分记分法的绝对评价阶段,60年代的百分制及注重学生政治表现及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的评价阶段,文革时期的停滞空白阶段,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进行的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阶段。尽管随着教育评价理论的不断完善,评价手段与方式在不断改革、更新,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我国课程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建立起通过评价支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并行的评价机制,造成目前的评价体制成为阻碍和限制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瓶颈。而且在观念上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教研人员及教学管理者对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实践中一直是使用比较单一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重测试型评价,轻非测试型评价;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前后八次教育课程改革。最新的这次始于2000年。2000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当年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阶段。《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它们分别是:1.课程功能的改革;2.课程结构的改革;3.课程内容的改革;4.课程的实施;5.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6.课程管理政策的改革。其中,教育教学评价的改革将主要在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方式上有所突破,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而不能仅仅把评价作为筛选与甄别的工具。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其第25条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改革考试评价和招生选拔制度”,要“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国家《课程标准》中对评价也提出了明确的建议:“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实行正确评价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进入信息化、国际化时代。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品格修养、学习态度、社交情感、独立意识、多元智力等行为表现都成为外语学习的培养范畴与评价目标;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及中小学学习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3.现行单一评价方式与手段及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对评价的认识的局限成为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发展;4.由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的高分低能、高智商低情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5.由于评价标准的错误制定与执行导致受教育者学习进入误区,积极性受挫,进而影响其终身发展的例证不胜枚举,令人痛心。

寒暑易节,转眼间全国课程改革已历经了八个春秋。在此期间,我们通过带领福州市两所试验中学的部分教师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E型子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收获颇丰。随着对课程评价认识的不断加深,虽然我们通过不断改革现有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手段,在逐步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促进教学不断提高的、促进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在其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和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直至目前为止仍然存在的一些令人堪忧的状况和趋势,引发了我们的诸多思考。

思考一:各学校系统内缺乏科学易行的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的转型,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依然延续着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在实行国家统一规定设置的课程背景下实行的评价机制,即重视教学检查和对学生的一轮轮“考试”。在学校内和校际间实际上仍然主要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和学生是否完成教学任务、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因为这种评价标准易于操作。而新课程下的评价,在于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每个教师提供展示其多元智力才能的机会,确保所有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这种评价没有固定的参照模式和新标准,需要充分认识,重新建构。

思考二:各学校系统内缺乏切合本校实际的新的课程评价方式来对教师、学生、课程本身以及领导自身进行评价,新的课程评价方式亟待确定

不同层次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目标和任务。目前的课程评价项目繁多,各校没有针对本校实际建立有效的评价项目,即便有些许评价项目的更改,也流于机械性的评价指标的设置。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不知所从,在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无法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参照一定的标准,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结论。并且由于对评价目标、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的把握不够,他们不但无法做到对学生的评价简洁有效,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也由于多数教师思想上没有扭转旧的评价理念,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既无法也不愿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成长上;那么从上到下非常注重的,投入精力去搞的就只能是评价本身的各种表面形式,最终使评价空洞、流于形式。上级教育部门对评价工作的各项检查也仅停留在查看该校是否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等一些显性的内容上。至于对课程本身以及课程管理者自身进行的检查与评价就更为缺失。尽管新课程采用“一纲多本”,学校仍然没有自行选择教材的能力和魄力,课程管理者无法从课程设计、课程决策以及课程实施等层面,对课程本身做系统的评价。而课程实施成效的考察、今后课程计划的改进、课程目标校本化的促进、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的改进,以及对课程管理者自身的领导作风、能力、成效的反思改进等等,也就必然成为一种奢望。至于一些锐意改革的教师,即便有些许进行评价改革的意愿和尝试,在这种“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的环境中,就显得是那么的弱势、苍白和无助。

思考三: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滞后,严重阻碍了对新的评价观的认识和实施

从我们设计的针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在评价观上,虽然多数农村教师对旧的评价观持否定态度,但在行为上86%的教师主观上没有积极主动实施新的评价方法的意愿,不愿也无法创新评价工具,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无动于衷,顺其自然地、依照惯性地实施旧的评价标准。

同时我们也知道,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完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也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平,具有符合新课程评价理念的教学方法,忠诚的自己专业。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陈玉琨主任多次强调,教育改革呼唤着教师的专业精神,而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专业的忠诚上、“为人师表”上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上。但是根据我们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的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教师业余时间里几乎没有学习或者阅读的时间和习惯,锐意改革的人数所占比例极少,多数依赖寻求现有模式。

思考四:真正符合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命题要求,侧重于考查学生各种能力的优秀试题少之又少,导致各种终结性评价无法从测试层面给予学生全面公正的肯定与评价

虽然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然而考试作为选拔的主要手段,分数决定考生命运的现状尚未改变,这种教育评价的形式,已经丧失了其应有的全面功能,只留下了选拔这一个功能,而且把选拔变成了最终目的,完全不符合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命题要求。《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一书中明确提出,“命题是考试评价尤其是书面考试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中,考试评价特别是命题除了必须遵循上述5条基本原则以外,还必须突出以下五点要求:基础性、综合性、现实性、探究性和开放性。”然而目前无论是高考、中考中的试题,还是学生平时的单元测验的试题,其优秀能力试题的含有量呈直线下降趋势,尤其是平时各校外购而来的单元测验题,质量低劣,充斥着对知识点简单机械的考查,无形中起到了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学生平时所表现出来的、长期培养的能力在此类试卷中根本无法得到肯定,从而严重挫败了学生平时日常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那么我们继续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的“做题机器”也就在所难免。

参考文献:

1.万伟等编著.《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二》.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3.Robert L.Linn & Norman E.Gronlund著,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4.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5.B.C.布卢姆等编,邱渊等译.《教育评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3月版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实际操作形成性评价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操作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语文生本课堂中字词教学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