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新”沟通、用“新”交流、用“新”提高

2009-10-23

新课程·中旬 2009年17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

吕 强

摘 要:当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新的教学方式。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立足于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政治 教学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提倡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要主动学习;第二,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喜欢这门课程,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让学生课前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感受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借助各种媒体为教学服务。这样可以减缓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疲惫,使之始终保持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还要敢于“放手”,减除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里,教师的任务是从学生的感受出发、经验出发,巧妙设疑,善于引导,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会说,大胆质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去感悟生活中的道理,但同时也要注意澄清学生存在的错误观念和认识。

二、整合教学目标,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以加强高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在分类目标中,要求着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去具体落实课程目标。由此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增长、技能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才是本课程的最高追求。在这里,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孤立地看待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知识目标是基础,是前提,没有深厚的知识作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显得空洞乏力;过程与方法是载体,是从方法论角度提出的要求,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对前二者的升华和内化,是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

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实际教学,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懂得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才能使学生主动去学。培养学生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习惯。并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们要着力探索,并大胆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改革,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高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邹方明.思想品德课程改革调研报告,http://www.cdlqjy.com.

3.顾润生.主题探究:高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渠道[J].思想理论教育,2005.7

4.吴铎编著.德育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