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重塑教师、学生和媒体角色

2009-10-23武爱萍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工具课件主体

武爱萍

信息技术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现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决定着教学效果。

一、教师、学生和信息技术的角色误区

唯信息技术至上。教师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片面追求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动画音效过多,教学活动形式变化频繁,忽视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的特点。在这种学生的眼球始终跟着鼠标走的“按钮式教学”中,学生经常感觉到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来不及感知和理解,更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究。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同步。教师的信息技术经常落伍,有些方面甚至落后于学生。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将一劳永逸地使用下去,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

重课件制作,轻教学过程设计。教师常常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课件的设计、制作和开发上,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或教学任务的具体需求。不根据教学的需求设计课件,而是由课件牵制教学,教师、学生、教学目标跟着课件走。

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使学生迷失方向。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

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助工具。以知识为中心,学生与信息资源隔离,信息技术只是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而已,回归到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中教师、学生和媒体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在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学生要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注意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围绕如何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一核心发挥其主导作用,系统、科学地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的重大变革,促进教育系统、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将信息技术无痕地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的全方位整合,全面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1.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1)认真分析教学目标,确定学习对象

通过分析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才能达到目标、怎样才知道已经达到目标,由此确定学习的主题和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2)分析学习者特征,建立师生友好、融洽的关系

学习者的特征涉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智力因素的特征主要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特征主要有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教师在认真分析学习者涉及的所学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的同时,置身于学生当中观察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尊重学生,分析所授班级学生的共同特征及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学生的学习甘苦,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师生平等交流讨论,共同进行知识建构。

(3)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根据分析确定的学习对象,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利条件,适时提出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富有启发性,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自主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使用抛锚式、支架式、随机进入式、任务驱动式等策略,诱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

(4)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将教学班内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由三到五人组成,成员按照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认知方式及兴趣爱好等进行层次搭配。每个小组确定一名成绩相对突出,学习经验比较丰富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统筹协调和整体策划。小组成员的任务与角色明确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进入互教互学过程。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导向式讨论或自由式讨论,教师要参与、监控学习小组的统一交流和讨论,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和探究工具,如通过“专题学习论坛”、“电子公告板”等工具平台留言提出讨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各抒己见,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教师为学生作必要的引导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既不受教材的限制,又能围绕主题探究学习,同时防止离题太远。从而步步深入,环环相扣,指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5)师生共同反思,互相评价

反思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反思,互相评价。教师强化自身的反思意识,提高设计和开展反思的能力,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各种激发反思的手段,成长为反思型教师,培养出反思型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在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和计划,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及时、适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持续地进行学习反思,给学生设定一定的反思时间、空间,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交流平台,如Blog、QQ空间、个人网页等,进行交流性反思或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使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学习对象,实现知识的扩展和迁移。

2.信息技术的作用

(1)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学媒体既是辅助教师突破重点、难点的形象化教学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的认识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与学生要共同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而不是仅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或桥梁而增大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距离。

(2)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构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有效利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合理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创建信息技术与学科全方位整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的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实现教学最优化,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任何一方的作用,都只能无果而终,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宏,孙月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4.

猜你喜欢

工具课件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巧用”工具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