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知识管理谈起
2009-10-23谭修涛
谭修涛
为了寻找一个电话号码或电子信箱而翻箱倒柜,花费许多时间寻找或打电话询问,最终却发现它就在你的电脑桌面上被众星捧月似地围着;虽然在电脑收藏夹里保存了大量网址,但下次需要查找某一资料时还是要费很大精力、很长时间……如果你遇到过以上所说的问题,那就说明你在个人信息组织和提取上遇到了麻烦,或者说你需要个人知识管理了。
个人知识管理的宽泛定义由美国Dorsey教授提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做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
个人知识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创建、分类、索引、检索(搜索)、分发以及重新使用某项知识的价值评估。其中,六项个人知识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是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所必需的,可以概括为检索信息的技巧、评估信息的技巧、组织信息的技巧、分析信息的技巧、表达信息的技巧和信息协同的技巧。个人知识管理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且对学习者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学习环境并不一定局限于网络之中,而是反映人对环境能动性的一种理念。它既可以是在线学习,也可以是面对面的互动、阅读书籍和报纸、参与活动等。人们常常把个人学习环境与网络联系起来。这是因为随着网络社会化软件的不断出现,在网络环境下获取、共享和管理知识显得更为方便。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具有突破时空限制、知识表示多样性、知识结构非线性、资源丰富与共享、学习具有交互性和自主性、信息传输快捷、教育社会化和学习生活化等特点,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其一,过于繁杂的信息以及一些不良信息的存在,使得学习者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些关键技能,如信息的检索与评价、信息的分析与加工、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其二,缺少良好的信息反馈。其三,网络学习带有很大的虚拟性,由于没有组织教师的存在,学习者就必须具备信息协同的技巧和能力。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工具和即时的服务,尤其是宽带互联网迅速发展以来,快速的网页浏览和资源下载、超大的邮箱、强劲的搜索引擎、多样的即时通讯工具、丰富多彩的专业论坛和个人文章发布平台Blog等等,常常令我们应接不暇。在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我们会利用这些网络工具逐一去实践,慢慢地开始对一些工具熟悉起来,也体会到了其便捷之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可能感觉自己被一大堆的网络工具包围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工具是零散的、杂乱无序的。在网络上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个工具时都能体会到它的特点和好处,但却没有整体性地改变我们使用网络的方式。
学习者必须具备信息的检索与评价、信息的分析与加工、信息的表达与分析、信息的组织与管理和信息的协同技巧与能力,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知识管理能力。下图是笔者根据个人实践提出的“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个性化学习环境”模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个人知识管理在个性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了方便知识的检索和提取,资源库的学习课程中所存放的大量知识要加以数据规范,包括知识应用的情境、所属的学科领域、信息的类型、适合的学习对象以及相关专家等。同时,主持教师要对学习课程不断地进行内容扩充和知识更新,并借助于互联网络强大的信息载体和信息获取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满足其个性需求的学习资源。
基于网络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可能存在着师生异地分离状态。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建立一个网络作业双向评价系统显得至关重要。根据教学的三维目标,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作业评价细则。这些评价细则既要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反映出学生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发展。在这个评价系统中,学生提交作业后,系统会自动给学生一个适时的评价结果,主持教师或学科专家根据系统的评价结果,结合自己的价值取向,给学生一个总结性评价。
相关专家对构建个性化学习环境的研究已经持续了若干年,但个性化学习效果并不显著,于是多数人都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资源库和网络工具的改善上,而忽视了个性化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一环——个人知识管理。
知识和学习者之间的纽带个人知识管理能力可以将与学习者相关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学习者。当学习者检测到资源库中有与学习者兴趣相关的信息时,学习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键入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查询,但返回的结果都必须经过个人知识管理的过滤,以提高信息的相关度。因此,不同的学习者即使利用相同的工具,查询相同的资源库,其获取的信息资源也不尽相同。
学习者之间的联系纽带具有较强个人知识管理能力的人能够及时找到有相似兴趣爱好的学习者,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直接交流、协作和问题解决。
促进自身知识的内在建构不同的学习者对相同的信息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这取决于每个人对信息的检索、分析、组织管理和评价的结果。因此,学习者在自身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其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学习者自身知识的内在建构。
(作者单位:山东滕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