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数码讲述中 挥洒探究学习的精彩

2009-10-23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9期
关键词:数码活动过程

李 涛

数码讲述是结合数字化素材(如照片、影像、录音)进行故事创作并数字化加工合成的一种新型数字化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上一期,我们从技术层面,介绍了数码讲述的概念、类型和创作过程。本期,我们将进一步看到数码讲述如何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发挥作用,成为师生探究学习的有效工具。

一、如何创作一个好的数码故事

观点——创作者的视角 作为一个故事的创作者,首先要确定想向自己的观众传达什么、希望能和观众产生什么样的共鸣。观众能否和我们的讲述产生共鸣经常取决于是否明白我们的观点。因此,我们需要尽可能表达出自己个人的看法,故事中的图片、影片、音乐、旁白都应当围绕这一点来组织。

悬念——吸引观众的线索 只有观点,是不足以让观众维持高度注意力的。一个好的故事自始至终都是在营造一个悬念,紧紧地抓住观众的心,直到故事结束。在数码故事中使用“悬念”,也是抓住观众很有效的手法。

情感——感动观众的真情 在作品中,我们不妨真诚地袒露自己的想法。这些平淡如水的真情流露,往往能够触动观众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旁白——赋予讲述个性特点 数码故事中富有节奏感的声音旁白,会让观众在想象中飞翔。建议用平和轻松的录制旁白,留下适当的停顿和空白。

音乐——渲染故事情节 除了旁白以外,必要的音乐和音效,也能在作品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使用乐曲要比使用歌曲更好一些,因为有时候歌词会与故事的讲述、目的相冲突。

简洁——简明地表达讲述内容 大部分数码讲述只有几分钟的时间,因而要确定讲述中必要的关键点,选择能够说明这些要点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并认真考虑所选择的图片和安排图片的顺序及图片之间的过渡方法。

节奏——合理地安排讲述的快慢 如果讲述的节奏太快或太慢,会使观众迷茫或厌烦;如果一直以一种机械的步调进行,观众往往又会丧失兴趣。一个真正好的讲述就像是在呼吸一样,每次偶尔的停顿,正好让观众有机会思考。我们可以用旁白、音乐和声音效果来控制节奏。

二、如何在教学中应用数码讲述

1.作为综合实践性学习项目

以北京教育学院与挪威合作开展的“我的城市”的数码活动项目为例。

这是一个由挪威、中国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数字化学习项目。该项目主要将数码讲述作为主要的学习活动方式,培养学生信息处理、书写和表达、团队合作、组织和管理以及信息技术技能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并通过这个国际化的项目,拓宽两国师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彼此对他国文化的了解。

第一阶段:布置任务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码讲述,并布置开展数码讲述活动的主题——我的城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很多故事主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并确定若干个可行的主题,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主题故事的数码讲述。

第二阶段: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中,首先要对本组的主题故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具体的细化的实施方案,分工进行编写故事、创作脚本和故事板。继而,进行全班的第一次交流。每个小组介绍自己的脚本和故事板,其他小组提出意见或建议。

小组根据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脚本和故事板进行修改完善,接下来进行素材收集。尽可能让学生用数码相机拍下所需的图片。

第三阶段:制作数码故事

教师安排集中的时间为学生介绍数码讲述软件photostory的使用方法,以及制作数码故事的要素。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本组的数码故事。

第四阶段:共享和发布作品

作品完成以后,进行全班第二次交流活动,每组介绍整个创作过程并展示自己小组的数码故事。教师和学生对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不仅评价最后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评价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

将作品再制作成一个英文版的数码故事,并指导学生上传到指定的网站,进行更广范围的交流和展示。

最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份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思、所得。要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保存过程性文件,比如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记录,包括脚本、故事板等修改前后的文本,记录收集资料的来源等等。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学生年龄偏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支持材料,如脚本、故事板样例、评价量规、指导手册等等。

这次活动中,学生的故事主题广泛,有城市建筑、田园风光、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民风民俗、敬老院、幼儿园、教师风采等等。学生对这个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作为其他活动的辅助工具

数码讲述还可以作为其他活动的辅助工具,比如在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交流时的展示工具,某些事物的介绍工具,某一事件发生、发展的记录工具等等。

如果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数码讲述,我们还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里,如生物课中,对植物或动物的观察记录,某些生物演变过程的展示,生物实验环节的演示等;在历史、政治课中,用数码讲述表达自己对某些历史事件、政治事件的理解和看法,记录历史过程等;地理课中对地形地貌的演示、对名胜古迹的介绍、对气候类型和特点的说明等都可借助数码讲述来进行;英语课中,可以非常有效地利用数码讲述锻炼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如让学生用英文制作和交流数码故事,用数码故事的形式介绍国外的节日等等。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性质的课中,可以利用数码讲述进行实验演示和报告;如果在这些课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利用数码讲述演示探究的过程等等。

我们还可以把数码讲述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很多方面。比如,可以把自己的旅行经历、重要的事件、发生在身边的有趣事情、对事物的观察等等,用数码讲述记录下来与别人分享或留做纪念。

三、如何评价学生的数码讲述活动

从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来看,创作数码讲述的过程比作品本身更有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数码讲述活动的评价。每次数码讲述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选择部分要素作为主要评价内容。

故事性:这个故事本身怎样?包括故事的结构、吻合度、角色转换等因素。

项目计划:有没有可靠的计划?例如,项目方案设计、实施计划、脚本、故事板、其他形式的文本等等。

媒体开发过程:学生们创作和编辑的媒体素材如何?

研究性:学生的项目富有研究性吗?其文件记录如何?

对内容的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作品及过程性材料表明了他们的理解情况吗?

符合标准:制定一些和作品相关的标准(如长度为3分钟~5分钟、不超过30幅图片等等)后,学生执行情况如何?

写作水平:学生在计划文档、研究文档中体现出来的写作水平如何?

创意、声音:作品表现得有创意吗?旁白的声音是原创的吗?是否清晰地表达了思想?

简洁性:作品所传达的内容是否经过精心挑选,有没有冗余和啰唆?

流畅、组织和节奏感:作品是否组织良好?情节表达是否流畅富于节奏感?

表达和表现:学生在作品的表达能力方面如何?画面表现力如何?

观众的感觉:作品是否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需要?

媒介应用:作品是否合适地利用了声音、图像等媒体,并经过精心构思?

引用和许可:作品是否明确地注明了对他人著作的引用情况?所有的素材都是经过允许并被正当使用的吗?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数码活动过程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