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颜色,近看花”
2009-10-22汪丹
汪 丹
摘 要 海报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广告形式,被称为“瞬间”视觉艺术,因为它的独特性,我们对其视觉元素的设计应用就要区别于其他的广告形式,不但达到信息的完整顺畅传递,还要把握海报设计的艺术性。
关键词 海报设计 图形 文字 色彩 视觉元素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作为一种常见的宣传形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经常在电视和网络中看到的多媒体广告形式,户外海报在城市中也遍布大街小巷,高楼大厦。海报与城市的规划建设息息相关,即承载着自身的信息的发布,其视觉元素的设计也引领着人们的审美潮流。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艺术,是一种大众化的宣传工具。海报设计必须有相当的号召力与艺术感染力,要调动形象、色彩、构图、形式感等因素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它的画面应有较强的视觉中心,应力求新颖、单纯,还必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设计特点。
“传达设计”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产生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而“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的设计形式。在海报设计中所利用的视觉元素包含:图形、文字、色彩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在不同的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也有不同,在海报设计中,其视觉元素的应用也有着自身的设计特点。
1 海报设计中的图形
图形是人们为传达某种信息而创造的一种“新语境”,是象形图画把它表达出来的方法。与文字相比,它不同于单纯的标识、符号或图案,它是在特定思想意识下对视觉元素蓄意刻画和表达的形式。在海报中,图形作为最基本的工具,是构成整个版面的视觉中心,它可以更加直接的表达所传达的信息,通过研究表明,人们对图形的识别、理解、注意的速度要高于对文字的处理。随着海报设计的发展,图形元素的应用也出现了独特的特点:(1)民族性特点: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对海报设计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民族性和本土性的设计也成为现代海报设计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2)功能性特点:图形在海报设计中不但起到的是装饰作用,最重要的是对信息内容传达的功能性,即符合了大众的审美特点,同时也强调功能特征,用最简单的视觉语言表达最深刻的内涵,使人一目了然,同时又不乏个性化和情调,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3)个性化特点:突出个性特色是现代设计的一个基本准则,通过抽象、象征、拼贴、重构等方式,达到视觉元素的独特个性展示,让人们的眼睛有为之一亮的感觉,不但起到了信息内容的传达,更引领了审美的潮流。
2 海报设计中的文字
文字信息的传达是人们最常使用的交流方式,海报设计作为一种无声的设计艺术,其文字视觉元素设计尤为重要。在海报设计中,文字已经不单单是起到阅读和传达信息的作用,文字通过形象化设计,赋予它图形化的特点,给海报设计带来无限的遐想。而文字通过这种意象化的设计,突出了文字的个性化特点,使文字作为信息交流的符号来使用的价值得以提升。图形化的文字元素的应用提高了海报设计的艺术特色,但是文字的识别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所在,即使文字图形化有多么好的创意变化,但是缺乏了易识别性,对信息的顺畅传达就会起到阻碍作用。
3 海报设计中的色彩
在海报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应用除了要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信息要求外,也要注意色彩的个性搭配。色彩虽然没有图形和文字的信息识别性强,但是它对人们的心理感受的影响非常大。(1)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2)色彩的质量感:色彩明度的变化也会引起质量的心理感受,明度越高,让人感觉越轻,有漂浮的感觉,而且有柔软的感觉;明度都越低,给人沉重、低沉的感觉,同时也会呈现硬感。(3)色彩的形态感:暖色调的色彩有前进感,而且有膨胀的感觉,所以心理感受其形态比较大;冷色调的色彩有后退的感觉,同时也有收缩的心理感受,相对比下有形态较小的心理感受。
海报设计中的视觉元素互相制约互相依赖,不只是对他们进行设计创意就足够了,我么还要针对海报设计的特点去进行创意制作。海报设计不同于其他的广告形式,它主要出现在我们城市中的一些人群密集的位置,比如高层楼房建筑,立交桥,公车站,地铁入口,以及公路旁的立柱等,因为这些位置的特殊性,导致人们对海报的注意力时间很短,所以海报设计又成为“瞬间艺术”,结合这些特殊性海报设计的特点:(1)面积大;(2)视觉冲击力强;(3)信息传达简洁明了。俗话说“远看颜色,近看花”,在海报设计中,由于所处位置和距离的限制,人们所接受的信息一定是先从远处去被色彩及图形吸引,当走进的时候在瞬间去了解传达的信息,所以结合海报设计的三大特点,我们去准确的、清晰的进行视觉元素的创意,才能设计出一则完整的、优秀的海报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5.
[2] 形式问题.康定斯基,魏大海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3.
[3] 沈华.图形与意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